“先生,北疆軍的左翼軍隊突然反攻了。因為羌騎擅自脫離戰場,鐵騎數量嚴重不足,導致我軍無法有效阻擊北疆軍的攻擊。夏昭大人的軍隊因此遭到了沉重打擊,敗亡在即。”辛毗對凌孺等人的不滿視而不見,三兩步衝到樹下,衝著韓遂激動地揮舞著雙臂。
辛毗、鄧升等人看到夏昭的軍隊岌岌可危,急催高幹出兵救援,但高幹顧及全域性,擔心自己過早出擊會影響韓遂對整個戰局的控制,所以沒有答應,而是連番派人徵詢韓遂的意見,但韓遂的回覆千篇一律。辛毗心急火燎,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親自趕到了中軍勸說韓遂。
“大戰開始後,焦觸率五千兵出戰,焦觸陣亡後,夏昭又帶二千人支援,目前右翼戰場上最多還剩下五千步卒。騎兵大軍在羌人脫離戰場後,也只剩下三四千人了,這些人在北疆軍反攻後損失較大,如今都已撤到右翼戰場的兩側保護步卒大軍。現在戰場上只有夏昭的軍隊在和一萬多北疆軍對抗,他根本擋不住。夏昭的軍隊一旦崩潰,軍心必定渙散,後面的仗就沒法打了。”
韓遂眉頭緊皺,沉默不語。
由於西涼鐵騎自身的問題,聯軍在戰場兩翼的進攻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現在聯軍既然無法壓制住北疆軍,當然也就沒辦法逼迫北疆軍把所有軍隊投到戰場上來。相反,北疆軍卻利用戰場有利態勢,在兩翼發動了反攻。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逼著自己迅速出動所有軍隊。
“大人,北疆軍已經全線反攻,他們應該沒有軍隊了。”辛毗急切說道,“即使他們還有軍隊,也不過是留駐城內的後備軍,人數不會太多。”
“徐榮這個人你瞭解多少?”韓遂突然問道。
辛毗愣了一下,搖搖頭。他對徐榮不熟悉,無從瞭解。
“徐榮現在是晉陽朝廷的太尉,三公大臣之一,權勢顯赫。但他出身卑微,祖上是幽州玄菟郡的一個普通小吏,他能位居三公,需要付出多少艱辛,你知道嗎?”
辛毗和凌孺、韓翼等人互相看看,有點疑惑,不知韓遂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弘、鮮于輔和徐榮三人都是幽州人,他們控制了晉陽朝廷的兵權。但你們注意到沒有,翼州大戰結束後,鮮于輔突然離開了晉陽,返回了北疆,而繼任太尉的就是徐榮。幾乎在同一段時間裡,長公主在晉陽修改了官制,把尚書檯遷出了皇宮,公開和外朝爭奪相權。李弘一直保持沉默,隨後就北上出塞了。”
“李弘和鮮于輔都離開了晉陽,只剩下徐榮一人獨掌兵權,這說明什麼?”韓遂停了一下,繼續說道,“這說明徐榮是長公主的人,是長公主將來制約李弘和鮮于輔兵權的人,所以……”韓遂指指戰場,語氣十分肯定地說道,“徐榮不能敗,晉陽朝廷和長公主也不允許徐榮敗。徐榮一旦敗了離開了晉陽,對長公主和朝廷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先生的意思是說徐榮有絕對致勝的把握?”辛毗緊張地問道。
“李弘和鮮于輔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功勳更為顯赫,而徐榮要想搖續待在晉陽的朝堂上,他就需要取得關中大戰的勝利,取得同樣顯赫的功勳。為了幫助徐榮打贏這一仗,長公主和朝廷會竭盡全力,會從兵力上和財賦上給予他最大的支援。”韓遂臉顯憂色,緩緩說道,“徐榮手上肯定還有兵力,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而已。所以我們現在不能過早暴露兵力,不能過早暴露主攻方向,必須再等一等,以確保萬無一失。”
“但是……”辛毗雖然心痛己方軍隊的損失,但又不得不承認韓遂的推測非常有道理。這一仗袁紹輸不起,一旦輸了非但前景黯淡,更有可能丟失洛陽,一蹶不振。他想了想,無奈嘆道:“先生既然不願意過早暴露兵力和主攻方向,那就要另想誘敵之策,不能這樣硬拼。這麼打下去,我們消耗不起。”
“左右兩翼戰場還能支撐多長時間?”韓遂點點頭,轉頭問凌孺。
“右翼戰場上有鐵騎助陣,尚能支撐。另外高幹大人的主力大軍就在右翼待命,夏昭的軍隊如果徐徐後撤,對我們反攻時迅速包圍敵人極為有利。”凌孺說道,“相比起來,左翼戰場就很危險了。左翼戰場上的楊秋、成宜的鐵騎現在被北疆軍的度遼營纏住了,一直無法支援李堪的步卒大軍,而李堪的五千步卒和隨後支援上去的張橫的二千步卒因為缺少鐵騎掩護,在遭到北疆軍的瘋狂反撲後,正在節節敗退,情況非常危急。”
凌孺這話還沒說完,辛毗就不高興了。左翼戰場上都是你們西涼的精銳,而且還有一支鐵騎正在戰場上廝殺,就這種局面還危險,你也太會扯了。他正想反唇相譏,韓遂卻及時說了一句公道話,把他的嘴堵住了。
“左翼戰場目前也能支撐,還是先集中兵力打中路吧。”韓遂說道,“我們立即圍殲中路敵軍,看看徐榮如何應對。現在我們的左翼還有多少步卒軍隊?”
為了幫助馬超攻擊中路,韓遂已經從後備軍中抽調了閻行的三千鐵騎。考慮到全域性的需要,剩下的七千後備軍無論如何不能再動了,只能從其它地方徵調軍隊支援中路。
“還有八千人。”凌孺說道,“大人,我覺得用這八千人反攻左翼戰場上的北疆軍更合適。月前中路戰場上的敵人距離萬年城大約五百步,如果我們增兵圍殲,他們必定撤進城內。這樣一來,我們不但無法誘出徐榮的後備軍,更有可能丟失兩翼戰場,所以……”
“不要爭了。”韓遂看到辛毗臉色不善,急忙揮手說道,“立即傳令,讓程銀帶著八千大軍支援中路。”
北疆軍如果中路受擊,西涼軍將直接威肋城池,這時徐榮只有兩個辦法迎敵。一是從城內調兵支援,一是命令兩翼戰場上的軍隊迅速收縮,向中軍靠攏。
如果北疆軍採用第一種辦法,聯軍隨即達到了目標,主力大軍可以傾巢而出了。
如果徐榮還在硬撐,那麼兩翼戰場上的危局就能得到緩解,而佔據中路的馬超和閻行也能切斷兩翼戰場上北疆軍的退路,這同樣能達到誘出所有北疆軍的目的。
辛毗接受了這個辦法,告辭離去。但辛毗剛剛離開,凌孺和韓翼就一左一右圍住了韓遂,極力勸說韓遂調兵支援左翼的西涼軍。
支援左翼戰場,首先可以幫助李堪、張橫擺脫目前的困境,可以把楊秋、成宜的鐵騎從纏鬥的不利局面中解救出來,西涼軍的損失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其次,我們突然出兵支援左翼戰場,很可能會讓北疆軍做出錯誤判斷,誤以為我們的主攻方向是左翼戰場,從而把徐榮手中可能存在的軍隊調出來。
另外,韓翼還說了一個理由。馬超和他的軍隊對韓遂始終是個威脅。馬超這個人反覆無常,脾氣暴燥,根本不值得信任。馬超在金城的時候曾和龐德來往密切,再加上他和袁紹仇深似海,一旦被北疆軍說反,後果不堪設想。不如趁此機會削弱他的實力,逐漸把他的威脅徹底解除掉。
韓遂被說動了,他稍加考慮後,斷然下令韓翼和程銀領八千步卒大軍支援左翼戰場,同時命令馬超、閻行不惜一切代價加強攻勢,務必擊潰中路北疆軍,儘早切斷兩翼戰場上敵軍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