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問鼎中原第二十六節六月上,兗州,定陶,大將軍行轅。朝廷下旨,同意大將軍三方和談的奏議。
朝廷下旨重責治書御史陳好,罷免了他的職務。大將軍隨即再奏朝廷,為陳好說情,並徵辟他為大司馬府長史,懇請朝廷允許其將功折罪。
在大將軍的親自斡旋下,徐州的曹仁、毛玠和江東的孫賁、朱治坐到了一起。
第一次會談的氣氛很緊張,孫賁因為孫策的死,對徐州恨之入骨,言辭極為惡劣。
而毛玠也毫不示弱,指責江東卑鄙無恥,先是背叛袁術,後又背叛聯軍,死有餘辜。
毛玠的話激怒了孫賁,他當場跳了起來,不顧大將軍在座,拔刀相向。
第一次會談就在爭吵謾罵中結束了,沒有任何結果。第二天,大將軍只邀請了曹仁和朱治參加會談。
兩人都在中原大戰中被俘,在定陶療傷的時候,兩人經常見面,已經成了好朋友。
這次會談雙方初步達成了協議,對大將軍提出的議和條件表示了認同,並各自派人回稟。
考慮到時間問題,送到江東的書信也直接由徐州方向遞往秣陵。六月中,左車騎將軍鮮于輔、白山烏丸大單于樓麓、白鹿王度破風、烏丸小王鹿歡洋、鮮卑小王射纓彤、射虎,還有祭鋒的兩個弟弟,一行十幾人聯袂趕到行轅。
李弘和前期到達行轅的大臣許劭、張燕、呂布、左彥、田疇等人出迎三十里。
祭鋒激動不已,尤其是看到鹿破風,更是高興得熱淚盈眶。隨同鮮于輔前來的還有兩位鮮卑貴客。
一位是裂狂風,一位是闕昆。李弘又驚又喜,回到行轅後,拉著他們直奔軍帳。
風雪看到日夜思念的親人,欣喜若狂,抱著他們失聲痛哭。前來參加迎親大禮的客人都到齊了,迎親的日子也定下了,就等著喜慶的那一天了,但事情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曹操在接到曹仁和毛玠的書信,和荀彧等人仔細商量了河北的三方議和條件後,知道局勢已被河北控制,攻擊江東之策已告失敗,如今只能在和談中爭取最大利益了。
他急告洛陽袁紹、豫州劉備,請他們小心防範,北疆軍隨時都有可能發起攻擊。
然後又以八百里快騎急告曹仁、毛玠,立即約見大將軍李弘,把徐州的議和條件具實相告。
曹操所提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祭鋒的迎親大禮必須單獨舉行,陳好的迎親大禮必須延後,否則,他退出三方和談。
和江東孫權相比,曹操無論從家世、身份、地位,還是從穩定長江南北兩岸的局勢來看,都佔據絕對優勢,這個條件並不過分。
曹操在給大將軍的書信中說,這不僅關係到我曹家的臉面,更關係到朝廷對塞外胡族地位的肯定。
朝廷和大將軍之所以如此重視這場迎親大禮,還不是因為這場迎親大禮直接影響到了塞外胡族對大漢的忠誠和信任,請大將軍千萬不要好心做壞事,破壞了這場迎親大禮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李弘為難了。讓陳好和祭鋒同一天舉行迎親大禮,是自己親口答應江東的。
現在出爾反爾,實在有點難以啟齒。不過曹操的話也有道理,當初讓祭鋒迎娶曹操的女兒,目的正是想進一步拉攏塞外胡族。
如果讓祭鋒和陳好同一天舉行迎親大禮,的確降低了祭鋒這場迎親大禮的重要程度。
曹操的第二個條件是討要琅琊國。琅琊國現在被臧霸佔據著,但我已經歸順朝廷,是朝廷拜封的徐州牧,你必須把一個完整的徐州交給我,不能再讓臧霸繼續駐軍琅琊國。
曹操的第三個條件是要求控制揚州的江北兩郡。江東的孫權和周瑜目前是迫於形勢,不得不低頭,等到他們把危機解除了,穩定了江東四郡,他們又要蠢蠢欲動了。
他們不但想打下荊州,更想佔據江北兩郡,從而取得進攻中原的有利形勢。
為了把這兩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困在江東,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打消他們佔據江北兩郡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