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事多磨,出問題了。錢塘距離富春很近,大約只有十幾里路。孫堅既然出名了,他家裡那點陳穀子爛芝麻的事也給好事者廣為傳播,當然最有名的肯定是祖墳冒煙了。
吳家這位親戚仔細一打聽,倒,原來孫家是個瓜農暴發戶,
“士”籍也是花錢買的,門不當戶不對,不幹了,要棒打鴛鴦散。孫堅是什麼人?
豈能讓自己心願落空,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成為他人的新娘?不知孫堅用了什麼
“文武”手段,吳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吳美人勸告家人,不能為了我一個人讓全家遭難,嫁了嫁了吧,認命了。
孫堅心想事成,把吳家美人娶了回去。然後孫堅得到老師朱儁的召喚,帶著小舅子吳景,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光輝的征戰生涯。
說到這裡,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孫家在大漢朝的地位太差,是士族中墊底的一個。
就算孫堅後來被拜為破虜將軍,但他依舊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就象何進已經貴為大將軍了,但他的出身依舊是屠戶,被人嘲笑和欺辱。
孫堅死了,他兒子孫策名不見經傳,要文沒文,要武沒武,小毛孩一個。
如果不是他老子孫堅名震天下,誰認識他?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袁術卻青睞有加,不但給他軍隊,給他錢糧,還讓他去打江東。
不知道袁術是不是賭博把腦子賭壞了,總之他眼光有問題,想法也異於常人。
按理說,袁術派孫策去打江東的最終目的是佔據江東四郡,把揚州據為己有。
為了迅速給自己增加實力,儘快打下江東四郡,穩定江東四郡,袁術一才面要擊敗劉繇、薛禮、笮融等人的軍隊。
一方面要竭盡全力拉攏江東門閥富豪。只要得到了江東門閥富豪的支援,江東四郡還不是手到擒來?
如何才能得到江東門閥富豪的支援?武力鎮壓當然是下下之策,上上之策應該是安撫江東門閥富豪,讓他們心悅誠服,讓他們得到好處。
從這個目的出發,袁術應該親自領兵,或者讓自己的兒子袁耀領兵是最合適的。
畢竟袁閥四世四公,當今天下第一門閥,江東這些高門望族和袁閥比起來,簡直就是個地方上的
“土財主”,論文論武都拿不上臺面,不服不行。另外,大家都是官宦世家,利益一致,容易溝通,安撫起來可以事半功倍,輕鬆搞定。
但袁術腦子不知出了什麼問題,對手下大吏們的勸諫置若罔聞,偏偏讓孫策去打江東。
對江東的門閥富豪來說,兗州的劉繇也好,汝南的袁術也好,都是外來人,率軍渡江攻伐算是
“入侵”。劉繇出身門閥,是長安朝廷任命的一個地方刺史,而袁術出身更高貴,官也更大,是洛陽朝廷任命的後將軍。
但不管劉繇和袁術是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也不管兩人誰打贏了,江東的門閥富豪都會
“良禽擇木而棲”,不會拿起武器來反抗
“入侵”者。不過,如果
“入侵”者換成了孫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孫策是什麼人?出身於瓜農暴發戶,因為父親的餘蔭而被袁術任命的一個低階校尉,手下一幫精銳也都是父親遺留下來的江北部曲。
就算他是江東人,這時在江東門閥富豪們的眼裡也成了一個
“入侵”者了。試問,誰願意自降身份,對一個出身低賤的,沒有任何文武建樹的,鬍子都沒長齊的小毛孩畢恭畢敬?
甚至還要尊奉他為江東之主?就算他背後是袁術,但你袁術如此遭踐我們江東門閥富豪,我們豈能給你面子?
孫策的江東首戰即告失敗,隨後他雖然一個勝仗接一個勝仗打,但僅個丹陽郡,他就打了大半年,而且還沒有全部拿下來。
大半年過去了,劉繇、薛禮、笮融他們不但還活著,手上還有軍隊。江東的宗帥祖郎也乘機帶著人馬參加了對孫策的攻擊。
孫策在江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為什麼?他的對手們雖然連打敗仗,但他們背後有江東門閥富豪們的絕對支援,錢糧軍械,甚至連兵力都能得到迅速補充。
和這樣頑強的對手作戰,不要說孫策,誰來都頂不住。孫策是什麼人?
他骨子裡和他父親一樣,屬於那種暴戾殘忍的人。既然你們不願意歸順我,和我作對,那我還留著你們幹什麼?
殺。屠刀一旦舉起來,再想放下去就難了。孫策每到一處,先殺門閥富豪,有理無理,殺了再說。
這樣一來,即使有願意投降的,也不得不慎重考慮了。孫策殺得越狠,反抗的力量就越大,於是江東血雨腥風。
殺人者和被殺者自始至終就沒有停止過彼此間的仇殺。原吳郡太守許貢之死就能說明問題。
許貢已經投降了,但孫策還在殺人。許貢投降的本意是想讓孫策不要再殺人了,但孫策收不住手,逼得許貢最後不得不背叛孫策,重新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結果惹來了更大的殺劫。
瘋狂的殺戮,雖然讓孫策的進攻順利了很多,但遇到的抵抗也更加猛烈了。
在江東,不但郡國兵不投降,江東本土的大小宗主不投降,就連嚴白虎這類山賊海賊都不投降。
會稽郡太守王朗頑強抵抗,最後逃到固陵還堅守了半年,而王朗失敗後,嚴白虎依舊在餘杭一帶堅持反抗,直到被董襲誅殺才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