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牢記本站域名
“”,或者在百度搜尋:三聯文學網】第十章風雨如晦第二十七節尚書檯。
太傅袁隗緊急召集司徒丁宮、司空劉弘和九卿諸卿大臣議事。尚書令盧植把最新的京畿局勢做了詳細的說明。
“由於前將軍董卓和河內太守丁原公開響應車騎大將軍李弘南下剷除奸佞,造成京畿形勢驟然惡化。”盧植神情嚴峻地說道,
“如今車騎大將軍李弘率軍南下進入洛陽的理由已經有了,他隨時都可以南渡黃河直逼京師,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立即想辦法阻止李弘進京,儘快化解這場危機,以保證洛陽政局穩定,大漢社稷無憂。”
“現在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李弘進京?”太僕楊彪氣憤地說道,
“前將軍董卓膽大包天,不經天子同意,率軍南渡黃河,而河內太守丁原更是無法無天,目無聖上,竟然敢率兵攻打孟津,誅殺兩位朝廷大員。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哪裡還有解救之策?我看李弘、董卓和丁原三人早有南下進京的預謀,遠征大漠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李弘一定在欺騙我們。”
“丁原可以攻佔孟津,誅殺大臣,火燒關隘,那其他回京支援的各路兵馬呢?他們會不會也和董卓、丁原一樣響應車騎大將軍?誰能保證北軍和西園軍將士不會臨陣倒戈?”尚書鄭泰說道,
“我看要想阻止李弘進京,化解洛陽危局,只有順應大義,立即誅殺奸閹,這是唯一的辦法。只要殺了奸閹,所有的事都能迎刃而解。”
“如果殺了奸閹後依舊不能阻止李弘南下的腳步呢?如果李弘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誅殺奸閹而是進京廢除少帝呢?”司空劉弘說道,
“李弘野心太大,他不會為了誅殺幾個奸閹而率部南下,他或許是想趁機掌控國家的權柄。”
“諸位大人,李弘一旦渡河進京,奸閹和大將軍勢必要誓死反擊。那時洛陽必將陷入血腥戰火之中,生靈慘遭塗炭,這對大漢國來說是一場可怕的災難。所以,我們一定要阻止李弘進京,但僅靠軍隊是攔不住他的。”尚書周毖說道,
“我們必須要讓李弘知道,他即使率軍渡河南下了,也未必能佔據洛陽,能廢除少帝,能掌控權柄。”
“周大人有何計策?”司徒丁宮問道。
“以下官看,還是儘快和大將軍聯手,先行誅殺奸閹,以穩定京畿諸軍的軍心。”周毖說道,
“前將軍董卓和河內太守丁原尊奉的是少帝,要殺的是奸閹,只要把他們安撫了,京畿的軍隊就能再次齊心協力阻止車騎大將軍南下。奸閹死了,車騎大將軍繼續南下的理由也就沒了,如果那時他還不回撤北疆,他就是我大漢國的叛逆,人人得而誅之。”
“誅殺奸閹?陛下和太后會把奸閹殺了?”光祿勳劉博苦笑道,
“難啊。奸閹不死,車騎大將軍就不會回撤,這洛陽遲早都要陷入血戰。”大臣們商量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
現在不要說誅殺奸閹,就是把奸閹趕出皇宮都難上加難。袁隗緩緩站起來說道:“我去和大將軍談談。你們再聯名上奏陛下和太后,把李弘進京的危害說重一點,請太后早下決心,儘快免除趙忠張讓等中常侍官職。”司隸校尉袁紹飛速趕到孟津。
河內太守丁原和大將軍府侍御史王匡迎出大營之外。袁紹和他們略加寒暄後,笑著說道:“大將軍讓我來告訴兩位,孟津的這把火燒得好,誅殺奸閹之的首功是你們的。”丁原看看關隘上的濃濃黑煙,捻鬚笑道:“大將軍此計甚妙。奸閹一除,車騎大將軍還有什麼理由過河?”袁紹搖搖頭,臉顯憂色,
“情況有點變化。前將軍董卓突然舉兵響應李弘,他以剷除奸佞為名率部渡河了。”丁原和王匡兩人疑惑地望著袁紹。
王匡三十多歲,身材消瘦,白麵短鬚,溫文爾雅。他問袁紹道:“董卓渡河不是大將軍安排的?”
“不是。”袁紹說道,
“大將軍不希望董卓渡河,而且一再囑咐他務必在黃河北岸攔住李弘,但董卓置若罔聞,根本不予理睬。他先是舉兵響應李弘誅殺奸閹,然後又南渡黃河,結果造成函谷關以西再無兵力阻擊李弘。”
“這麼說,李弘真的要殺進洛陽了?”丁原吃驚地問道。
“大將軍也有這個擔心。”袁紹說道,
“由於董卓突然渡河,京畿形勢現在有點失控。”
“李弘的真正目的是什麼?難道他真要橫掃洛陽?”王匡驚慌地問道,
“其他幾路援軍何時到京?我們有足夠的兵力擋住李弘嗎?”
“都尉毋丘毅早些時候已經奉大將軍的命令回到了東郡。”袁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