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板面本身。
另外一個就是輪子。
當然,最重要的,是講木板跟輪子連線起來的橋。
如今的材料,楚天舒還不瞭解,也沒有見到過合用的聚氨酯,不過做出最原始的滑板,是不需要什麼技術的。
鐵輪、加木板,再用輕鋼軸承。
雖然滑板整體會重很多,但是基本的玩法是出來了的。
剩下的,便是更簡單的輪滑鞋。
這兩種玩意兒,脫胎於衝浪和滑冰的運動,又因環境條件的限制,做出了改善,發展出了適應自身的玩法和規則。
對於國境偏南,一年十八個月只有三季,從來沒見過冬天和雪的雲朝而言,是正合用的。
楚天舒這樣想著,便請教了工人,當天下午便把滑板和輪滑鞋分別所需要的輪子用輕鋼做了出來。
用了這樣的材料,輪子的重量是毋庸置疑的。
為了美觀起見,楚天舒又找了人,把輪子分別上了白漆,又填了一些美觀的雪花的圖案。
之後便是縫製輪滑鞋的鞋面。
牛皮縫製,沒有什麼難度,只是耗費工時,並且需要有使用人的腳碼。
楚天舒既沒有謝凝紫、顧飛雪的腳碼,也沒有齊應芷的腳碼,於是便報了自己的腳碼,打算到時候自己先上手玩給顧飛雪、齊應芷看。
至於滑板,就顯得簡單得多。
無非是輕木和普通木頭衝壓粘合、保證承重的基礎上,兼顧韌性、重量罷了。
輪滑鞋,因為牛皮鞋面和鞋底需要裁縫現縫,所以報了需要五天時間。
但滑板不需要那麼久。
工廠裡的老師傅見到楚天舒願意給大家休息時間,又不克扣工資,是很有好感,也是很願意幫忙的。
在楚天舒拿了明顯多於所需的一百塊的工費之後,他們便各個踴躍,下了保票,今天一天就能讓楚天舒見到滑板。
對於材料的熟悉程度,這些工廠裡的老師傅固然比不上專業的木匠,可是對比起楚天舒這個徹頭徹尾的小白,他們是要輕車熟路許多的。
不過小三個小時,從選材,到合成、衝壓、打磨、上色,這群工人迸發出來的創造力令人驚歎。
楚天舒一共收到了十五塊板面。
大部分都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不愧是人類世界和歷史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