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馬生力走遍全國,做了600場經驗報告會。
一九八六年年底,馬勝利獲得“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廠長”和“勇於開拓地改革者”稱號。在全國掀起了“向馬勝利學習”地熱潮。各種大紅證書就塞滿了七隻大皮箱。
“一包就靈”的改革神話,在全國各地廣泛傳播。許多處在困境中的國有造紙廠。紛紛找上門來要求馬勝利承包。
一九八七年,以推行承包貳出名的馬勝利,為了發展企業,他吸收了橫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的一百多家虧損造紙企業,當時中國最龐大地“中國馬勝利紙業集團”正式成立。集團年產值曾達4億元。
不過。作為後世穿越過來地林宇卻非常清楚這位承包大王后來的結局。也就是一、兩年之後地事情。
馬生力這個承包企業大王當時是紅極一時,然而。由於他組建的那個紙業集團的企業太過於分散,0個承包分廠的法定代表人,疲於應付,使集團很快就舉步維艱,且累及與之息息相關的大本營——石家莊造紙廠。不久該廠也陷入困境。
特別是一九**年的一場意外事件(試驗失敗引發火災),更使艱難的馬生力紙業集團雪上加霜。
一系列的內外因素,使集團無法再支撐下去。一九九一年五月,馬生力造紙企業集團正式宣佈解散,他原來承包的石家莊造紙廠中不僅未獲利,而且背上了許多債務。
一九九五年馬生力被上級通知退了下來。企業之後,這位全國知名的優秀企業家,當街賣起了包子。
林宇在前世看到馬勝利的報道以後,認為這位承包大王起初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所謂歷史宏大的湍流,他只是一個喜歡按照自己的直率想法做事情的人,直覺告訴他“工廠應該可以做得更好些”。
但搞集團化企業,那是他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失誤,那時候太急於求成,脫離實際盲目擴大企業規模,且是跨地區、跨省,管理失控,不僅未搞成集團,還累及大本營。第二個失誤是就是太突出了個人,沒有突出企業的品牌。
“相信爺爺應該對這兩個人不陌生吧。”林宇笑著說道。
“這兩個人在當時都是鼎鼎大名的,我記得這個叫馬勝利的我還單獨的見過他,也好,也該再見見這個人了。”老人想了想,說道。
林宇笑著說道:“這兩個人改革或許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們卻做了一個國家幹部最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沒有讓我們的工人餓了肚子,在這方面我還是很佩服這兩個人的。”
提及這點,林老爺子很是憤然的說道:“國企再怎麼改革,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工人餓肚子啊!”
對於老爺子這種經歷過兩個社會的人來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他極為看重的一個方面。因此,老爺子向來對什麼國企改革就很有些不以為然。
林宇笑道:“爺爺,國企要想真的騰飛,就必須要動大手術。除了引進資金專案,進行技術和產品升級之外,還必須要最佳化組合、精簡人員。不壓縮多餘人員,產品的成本根本降不下去,競爭力也就沒有了,注入再多的資金也都不管用,產品還是積壓在庫房裡銷不出去,生產越多虧損越大。”
“危言聳聽!”林老爺子臉面有些掛不住地瞪了林宇一眼,不滿地嘀咕道。不過細心的人,能發現,老爺子的眉梢在輕輕跳動。
老爺子不懂什麼經濟和管理,不過即便這樣,他心裡還是知道林宇說的是大實話,同樣的產品,別人的價格要便宜一些,想想大家會購買誰的呢?這似乎是不爭的事實。可社會主義不就要讓大家都平等有飯吃嗎?怎麼革命了幾十年,到頭來反而要搞什麼“最佳化”,什麼“分流”的,實在是讓他老人家有些糊塗了。
首長輕輕一嘆,說道:“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