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回面前,一道道片段流過,首先給方回展示的,是那死去的聖者的一生。
從初生到成長,成為修者,一步步變強,以至於最後成為聖者。
其中的所有機緣,所有記憶,甚至聖者的心路歷程,都能被方回感知到。
不過這些片段,只是記憶,在讓方回最大程度的感悟時,又不至於迷失自我。
良久,當記憶片段全部消失後,方回才從入定中清醒過來。
“原來,這才是普通修者和聖者的區別。”
方回喃喃自語,眼神非常的明亮。
修者,從最弱小到聖境,有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
以世界規則為引,修自身,修世界本源,也就是熟悉大千世界的運轉,然後,建立自己的世界。
但是自己建立的世界,在大千世界的排斥下,不可能成形,所以他們才會以另一種的形式出現。
那就是領域。
以大千世界為載體,可顯化的自我主宰的領域。
到達領域這一地步,其實就已經脫離和大千世界的決定聯絡,只不過要依託大千世界存在。
因為每一個領域,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大千世界中擁有的規則,領域中全有。
因為,領域的形成,便是一種規則衍化到極致,從而變成萬物規則。
比如眼前,聖者結晶中的聖者,便是由火之規則入聖境。
他的火之規則衍化到極致,變成了火之萬物。
領域中,可以出現,由火構成的樹,由火構成的水,由火構成的土,由火構成的金……
這些樹,水,土,金,都是真實的,和大千世界中由混沌構成的萬物,沒有區別。
到了聖境,萬物,規則,其實已經沒有了區別。
“原來這才是聖境的本質?無論是哪種規則,衍化到極致嗎?”
在聖境面前,無論什麼規則,都是一樣的,只要能達到化萬物的境界,便可以形成領域。
在這之前,方回一直認為,只有將規則走出自己的道路,自己的性格,和天地之勢徹底結合,形成領域。
也就是說,勢域的雛形便是領域,現在看來,完全是大錯特錯。
勢域什麼的,和領域比起來,簡直渣渣都不如。
原來之前的理解一直是錯誤的,這種錯誤的思想如果不被糾正,成聖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