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趙雲的話,魯肅卻是長身而起,走到地圖之前。趙雲見得魯肅走出來,也沒有太大意外,張繡此次讓龐統和魯肅為隨軍軍師,搭配還是十分不錯的。魯肅擅長於佈局以及戰略謀劃,而龐統則更擅長於奇謀和兩軍對陣時出謀劃策。
現在是大戰之前的佈局階段,自然是由魯肅來出謀比較合適了。只見魯肅指著地圖,說道:“此次我軍出兵,幾乎將所有騎兵都調動,應該是瞞不過曹操。而對於我軍要奪遼東,曹操恐怕也會派出騎兵出長城進行阻攔。遼東位於幽州東面,我軍既然要對曹軍進行戰略包圍,遼東只能作為後方。而真正對曹軍進行戰略包圍的前線,乃是右北平!”
趙雲等人聽得,都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右北平的東面就是遼東屬國,而西面就是漁陽郡。可以說,右北平郡就是漢庭對遼東屬國管治的跳板。雖然右北平郡在長城以外的地方,然而將此地方奪下來之後,就等於在幽州的東面下了一子,與西面的幷州雁門一起,對幽州形成鉗制。只要兩邊齊攻,幽州是尾難相顧。
這時,魯肅看了一下眾人之後,又繼續說道:“不過要取右北平不易。先曹軍會出兵阻止,其次右北平郡和北面的地方有烏桓人活動,這些降了曹操的烏桓人,恐怕會被曹軍調來助戰。除此之外,遼東屬國為公孫康所掌,其當初在袁曹大戰之時,選擇了不庇佑袁家兄弟並將投靠他的袁家兄弟殺死,將級送與曹操,可見此人狡猾,且手段狠辣。”
說到這裡,魯肅又頓了一頓,說道:“除此之外,三韓之地北面的高句麗國,難保不會摻和進來。高句麗實力強大,不可小視。雖然陛下派水軍從海路進擊三韓,但要等興霸他們將三韓之地都拿下之後,我軍才有足夠的實力拿下高句麗。而這高句麗野心勃勃,這些年來就一直進攻遼東,與公孫康屢次交手,我們遠征遼東,難保其不會趁火打劫。更為重要的是,肅曾從典籍記載得知,這高句麗和這扶餘國之間,好像屬於同族。如若他們能單獨對付我軍,自不會聯合,就只怕他們現我軍實力強大,聯手對付我軍,到時麻煩不小。”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幽州東北部的形勢了。遼東半島乃是為公孫康所掌控,而遼東半島的北面,乃是扶余族所建立的扶餘國(今吉林省東北部)而扶餘國的南面,就是高句麗國了(今吉林省南部和朝鮮北部)。如若歷史沒有改變,高句麗國後來會與曹魏聯手對付公孫康之子公孫淵,使得曹魏收得遼東屬國。曹魏收得遼東屬國之後,就跟高句麗反面,將其打回去。不過高句麗存在時間極長,在五胡亂華到後來的南北朝時期,高句麗國向南展,深入到朝鮮半島內,幾乎將整個朝鮮半島統一。後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到唐太宗時又打了數次,直到唐高宗時代,才出徵滅掉高句麗國。
整個高句麗國,前後持續了八百年,壽命可謂極長。而所謂的高句麗人,亦是中國東北部民族的人,而並非朝鮮半島本土的人。當高句麗國滅國之後,大部分高句麗人都遷回了中原,留在當地的只有極少部分。這也是為何,歷史上隋唐時期的高句麗人如此英勇善戰,面對中原皇朝幾次三番的進攻都能擋下來。但高句麗滅國之後,朝鮮半島上的那些國家的人打起仗來如此草包。說白了根本不是一個種族的人。
且說回來,整個幽州東北部,有曹操、公孫康、高句麗、扶余四個大勢力。趙雲也沒有料到,這次出征遼東,會牽涉到四個勢力在裡面。曹操是必須擊敗的,公孫康的遼東趙雲亦要拿到手,然而高句麗和扶余這兩個野心勃勃的外族,卻是會當黃雀。當然趙雲這邊也有奇兵,不過全部要硬碰硬,趙雲十萬精騎,到最後恐怕損失不少,這麼一來完全是得不償失。
拍了拍腦袋,趙雲便問道:“子敬,可否先用計,讓他們打起來,我等可從中渾水摸魚。”
魯肅沉吟了一下,說道:“其實要用計不難,高句麗一向對遼東虎視眈眈,兩邊衝突不斷。高句麗之前已經幾次出兵攻打遼東,公孫康亦是親自指揮。如若我軍派人聯絡高句麗,聯手對付公孫康,問題不大。而後再派人聯絡扶余,讓其出兵取烏桓,許其得烏桓之地。如此有扶余拖住烏桓,又有高句麗拖住公孫康之後,我軍可先對付曹軍,而後看南面興霸的情況擇機奪遼東。奪取遼東之後,可再配合南面的興霸他們,夾擊高句麗。而扶余的實力我等並不清楚,而若是其在我軍夾擊高句麗之時吞掉烏桓,對我軍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軍亦可留一手,伯濟在此將草原上的各部人馬請來,備言扶余強大,要侵佔草原之事,讓他們聯合到一起對付扶余,如此可進一步對草原各族和扶余進行削弱。”
魯肅此計環環相扣,將草原各族以及扶余、高句麗、遼東等勢力全部都算計進去。不過趙雲等人都知道,張繡是不太喜歡與外人聯合來對付自己人的,故此對行此計,眾人都有些躊躇。
見到主位之上趙雲愁眉不展,張泉忽然站起來,說道:“趙將軍,泉同意行子敬先生此策。若是父親怪罪,就由泉一力承擔吧!”
趙雲聽得抬起頭來,看著張泉一臉堅定的神色,說道:“太子殿下,要知道陛下對於外族極為痛恨。如若知道我們與外族勾結,只怕太子殿下在陛下心中地位大降,這麼一來……”
後面的話趙雲沒有說,不過誰都清楚,趙雲話裡的意思是對張泉日後繼承皇位影響極大。
不過張泉卻是不在意的搖了搖頭,說道:“雖然是與外族聯合,然而此耐計策也。只要此計一成,高句麗被滅,而扶余和草原各族互拼一場,實力會再減。到時父皇再出兵將這些地方都拿下來,可謂易如反掌。然若是不行子敬先生此計,我們獨力攻下遼東不難,然而會為高句麗所趁,到時損失更加慘重。為了我軍士卒性命,背些罵名又何妨。而且泉也相信,父皇不是迂腐之人。”
趙雲聽得,點頭道:“本將明白了,如此,就按子敬所謀行事吧。”說完之後,便大聲下令道:“伯濟,你在此聯合草原各部,如若扶余有所異動,就立即揮軍攻打。那些胡人哪部不服的,直接除掉就是,不用稟報。”
郭淮聽得,抱拳應道:“諾!”
趙雲掃了眾人之後,便問道:“本將要兩人為使,分別前往高句麗國和扶余,說高句麗和扶余出兵。”
趙雲話音剛落,賈穆和李涵就分別出列應道:“將軍,穆(涵)願意為使!”
趙雲見得便點頭道:“如此甚好。不過汝二人就一人前往一處吧。扶余和高句麗路途遙遠,且身在他國,就各選幾名隨從吧。”
賈穆和李涵聽得,先是望了張泉一眼,張泉見得,便笑道:“你們隨便選吧。”
賈穆和李涵也不客氣,賈穆就點了華筌和龐會,李涵則點了張虎和徐蓋。二人又商量一下之後,決定由賈穆前往高句麗,李涵前往扶余。這時,張泉卻忽然說道:“子肅(賈穆字),將這兩個小傢伙也帶去。”說完指了指鄧艾和姜維。
賈穆聽得,有些驚訝地望著張泉。張泉卻是神秘一笑,說道:“他們武藝不差,只是年紀尚小,上戰場不好。隨子肅去高句麗卻是不錯,而且這兩個小傢伙並不會惹人注意,子肅或許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