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扈四四和孫幼娘都把對方當成自己人,可彼此的立場是不同的。
扈四四是在為南山村的村民考慮事情,孫幼孃的身份則是龔家的女主人。
可以說是各為其主。
最後的結果是,生意談成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
不管孫幼娘開出來的是什麼價格,扈四四都會同意。
是的,什麼價格都同意。
所謂的價格,就是利潤的分配。
而利潤的分配,則是去除成本的,成本指的則是需要給村民的工錢。
而只要瓷器能賣出去,村民的工錢完全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村民的工錢得到保障後,那麼,不管孫幼娘提出什麼樣的利潤分配,扈四四都會同意。
真正說起來,這利潤是屬於裴雲的。
若是按扈四四說的話,瓷器真正關係到的是村民。
但實際上,村民除了工錢是自己的外,其他的都是裴雲的。
瓷器不管有多少的利潤,都和村民是沒有關係。
村民在這件事情上,其實就是打工人的身份。
這就好比,你去一家工廠打工,工錢是你應得的,但你沒道理去瓜分老闆賺的錢。
老闆要是賺錢了,肯給你分紅,那是一回事。
可要是老闆不給,也就那樣。
裴雲和村民的關係大抵就是如此。
從來,裴雲都不認為自己是什麼爛好人,他可以幫忙村民,但不是無節制的。
該給村民的,是一分也不會少給村民。
可不該給的,裴雲也不會做慈善。
這做錯了嗎?
在裴雲看來,自己就該這樣做。
我給你創造了謀生的路,在自己看來,自己夠幫忙了,那麼從此產生的額外收益,我就該拿了,還拿的心安理得。
幫忙要有個度。
這裡面還涉及了一個道理。
過了頭的幫忙,反而會讓對方變本加厲的要獲得更多。
結果就是,事情就變質了。
說了這麼多。
就是在說,孫幼娘對扈四四開的價,真正關係到的是裴雲的利潤。
而裴雲可以允許隨意分配自己的利潤。
裴雲曾問過孫幼娘要什麼。
孫幼孃的回答是,要讓裴雲欠著。
裴雲當然不想欠著,因此,不管孫幼娘在瓷器上提出什麼價格,都是會得到同意。
原因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