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上都,遼國皇帝耶律齊木召集了遼國大相蕭臨鋒,樞密使耶律博凡,兵馬司尚書王疆良,金銀司尚書博納爾德,樞密使郭子安在金龍殿議事。
“諸位,朕剛剛接到密探訊息,南趙皇帝楚平哲死了,接替他位置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娃娃,輔政的是趙國的太皇太后。”胖乎乎的遼國皇帝耶律齊木坐在龍椅之上,強壓著興奮道出了一則訊息。
遼國的眾人聽到這個訊息瞬間興奮了起來,在他們的眼裡,南方這個皇帝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雄主,他僅僅用了十幾年就把本來貧困弱小不堪一擊,只能被大遼壓著打的趙國,拉到了能夠擊敗遼國大軍,收復失地並且有能力與大遼國相互抗衡的地位。
如果上天再給這個皇帝十年的時間,趙遼兩國的形勢可能就要調換個一下形勢了,一直以來,他的存在讓遼國上下時刻充滿危機感。
如今這個給予他們巨大壓力的人突然病逝,並且間接導致了趙國國內混亂,這就讓遼國的百官看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恢復大遼當年榮光,打壓趙國的一個契機,如果有可能還會再次打到趙國國都,逼迫趙國簽訂城下之盟。
“聖人!訊息確定嗎?”當然激動歸激動,大相蕭臨鋒還是很警惕的,萬一這是趙國方面放出的假訊息,引誘他們這便得不償失了。
耶律齊木又看了一眼密摺,點了點頭“是確定的,為了得到這條訊息,我們在趙國的暗探幾乎損失殆盡。”
在得到耶律齊木的確定後,在場的遼國官員紛紛氣血上頭,滿色紅潤,一個個嚷嚷著出兵南征。
“聖人出兵吧!”
“聖人,這是我大遼滅亡南趙的絕佳機會!”
“聖人……”
雖然耶律齊木也很激動,但出於皇帝的威嚴,他還是拍了拍桌子“安靜!如此混亂成何體統!”
大相蕭臨鋒站到中間拱手諫言到:“聖人,如果訊息確認,那這便是我大遼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大遼可乘著南趙國政混亂之時,舉傾國大軍南下一舉攻滅南趙,接著西征西夏、古格,打通西域走廊,接著可派兵向西攻佔烏孫等國,再東滅高麗、高山,對漠北形成夾擊之勢,之後派兵北伐攻滅漠北汗庭,統一天下!”
蕭臨鋒說完,在場眾人無不幻想大遼日後統一天下,恢復前唐榮光的那一刻。
可除了向蕭臨鋒這種比較激進的人外還有人是較為穩妥的
“聖人,雖說這是我大遼的絕佳機會,但南邊的那個老太后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比在還有蕭雲州、陳潤安輔政,秦魏二王鎮壓國內各王,楊知才鎮守國內,龐記鎮守邊疆,其國內還有八十萬戰兵,百萬郡兵,且烏行學還沒死。
此刻我大遼想要強行滅亡南趙可謂是無比困難,雖有一絲可能,但滅亡南趙我國必然國力受損,若漠北趁機攻我北境,我大遼豈不是為他們左嫁衣了。”樞密使耶律博凡站出來說出了不和諧的話。
耶律齊木看了他一眼,手指輕輕地摩擦,仔細思考一下,耶律博凡說的也沒錯,耶律齊木靠在龍椅上閉眼思考著二人說的話。
這時坐在耶律博凡身後的樞密使郭子安站了起身,捋了捋衣甲拱手說到“聖人,雖說耶律大人的話很有道理,雖說南趙有八十萬部隊,但其西邊,西南,南邊,東部的部隊短時間內都無法調動,能調動的也都是那些平時務農的廂軍。
可以說,南趙能夠動用與我大遼相抗衡的機動部隊只有那三十萬北境邊軍和十萬京營部隊,而陛下若下定決心,舉全國之力伐趙,半月內,我大遼便可調動七十萬大軍兵臨邊界,這七十萬其中一半還是騎兵部隊,還有重甲士兵,重甲騎兵,其機動能力與戰鬥能力比南趙強很多,就算不能滅亡南趙但快速佔領南趙四五個郡兵臨其國都城下的能力還是有的,若在等兩月,從全國各地還可調動大軍近百萬!
臣就不信了,百萬大軍一人一口吐沫,還淹不死他們!”
遼國軍隊分為南軍,北軍,中軍,北軍由契丹人耶律博凡統領,所屬部隊多為契丹人,溪族人,林海族人,平山族人等多民族,總數為四十餘萬,因主要防備北邊的漠北,所以多以騎兵為主。
南軍由耶律齊木最為信任的漢人郭子安統領,其所屬部隊多為北境六州與京河沿岸的漢人,安族人組成總數將近百萬,因多與趙軍作戰,其多以步兵為主但還是有超過十萬的騎兵,中軍則是有皇帝統領,由各軍中的優秀人員組成,總數超過二十萬多為重甲士兵,其八千鐵浮屠更是人馬具重甲,刀槍不入水火不侵。
“兩國之爭,軍隊實力是決定存亡的決定性因素,朕計程車兵多,軍力強悍,朕就可以決定趙國的生死!”耶律齊木睜開眼睛,環視了一圈眾人,站起身做出了他的決定
“朕決定,南下,徵趙!”
“老祖宗,昨夜暗部共發現十四支,攔截住了十二支他國間諜,兩支逃離的暗部中,一隊進入了遼國,一隊進入了西夏。估計先帝駕崩的訊息,兩國皇帝已經知道了。”長壽宮內,太皇太后正在批閱今日的奏摺,今晨接待楚皓文的常嬤嬤一邊研磨,一邊彙報昨日的情況。
太皇太后顯然對這個事情有了心理準備,頭也不抬的繼續批閱奏摺“查出他們的老巢了嗎?”
“遼國的已經找到了,就在皇城,暗衛已經將他們包圍起來了,就等您的命令了。”
“殺!一個不留。”太皇太后放下筆,喝了一口茶,眼神中兇光閃現。
三天後,也就是欽天監算出的吉日,今天趙帝國的大行皇帝將要下葬。
趙國皇帝下葬流程,先是由七十二人的抬棺隊伍,將皇帝的棺槨由泰山殿抬出,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舉引魂幡。新帝端坐在由六十人抬著的轎子上,走在棺槨後面,在後面由皇室各成員,朝廷百官組成,再後面是由1628人組成的皇帝滷薄儀仗隊,他們手持兵器、幡旗和紙紮、燒活等。再後面是全副武裝的御林軍,最後是先皇帝的死士,他們的後半生將永久的住在皇陵,直至死去。在送葬隊伍中,還有大批的和尚、道士等,他們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誦經。
出了玄武門,進入德勝街後,街道兩邊是大量的百姓跪拜送別大行皇帝,整個街道都是白色,不允許看到其他任何的顏色。
出了北安門,行走二十里便到達了大行皇帝的陵寢,這二十里路,出了皇帝,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能夠喝幾口水,吃幾口餅子,其他人是不許喝水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