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龐統齊道:“此乃屬下之責。”……
卻說薛冰離了劉備府中,與雷銅告別,見其走遠,對左右吩咐道:“走,去軍營!”策馬揚鞭,奔軍營而去。
成都內守軍五萬,其中有四萬是二等守備兵團,一等兵團只有一萬屯於成都城中。龐統所言的三萬軍,卻是將附近幾個訓練營中的一級兵團全部算了進去的。薛冰一路急奔,不多時便來至軍營門外。
警戒兵士見數騎奔來,立即將其攔住,喝道:“軍事重地,閒人免進!”薛冰聞言一愣,這才想起這條還是自己特意要求的。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軍營,便是高階將領也不行。除非是手持兵符,前來調動兵馬,才有權利進入。而軍營中的主事也是定期輪換,並不固定。而且這些主事將官只有訓練的權利,沒有調動的權利。這也是因為經過裁減之後的一級主戰兵團人數較少,根本無法進行分配。乾脆便將這些士兵的調動權給集中了起來。只有在戰時得到授命的將領才可以調動一級兵團。
薛冰此次來的匆忙,竟把此事給忘了,暗道一聲:“倒黴!”便欲回身去討要兵符!
恰於此時,營中主事李嚴行了出來,見是薛冰,笑道:“薛將軍怎的來了?可是來看訓練狀況的?”
薛冰回頭,見是李嚴,道:“原來是正方。”然後道:“我非是來看訓練,乃是巴郡有變,我特來調動兵馬,以便明日出兵。”
李嚴聞言,皺眉道:“將軍可帶兵符?”
薛冰道:“來時匆忙,忘卻此事,正欲回身去討要兵符。”
李嚴道:“公可速去,我且於此為將軍安排諸事,待將軍取兵符還,即可調引兵馬!”
薛冰道:“如此,勞煩正方了!”言罷,便欲回返。
李嚴忙道:“將軍欲調多少兵馬?”
薛冰聽了,急停下跨下馬,答道:“五千精兵,卻是要最精銳之士!此戰關係重大,望正方慎而選之。”
李嚴道:“將軍但去,嚴定辦得妥當!”遂回身去點備兵馬,只待薛冰持兵符歸。
薛冰見李嚴又回得營中去了,遂引著手下親衛急奔劉備府上。正行間,身後張嶷道:“將軍受主公重任,且掌管軍改之大權,如何調個兵還這般麻煩?”
薛冰並不回頭,只是道:“此項規定乃是由我而定,我自己尚且不能遵守,還如何能約束旁人?如果所有人都仗著位高權重,隨意調動兵馬,那主公之精銳部隊,豈不成了這些人的私兵?”張嶷聞言,不再言語,只是將此話牢記心中。
二人這一來一回,又耽誤了許多時候。待回至軍營,李嚴早已點好軍馬。見薛冰領兵符至,忙將其引進營中。五千兵士,靜立於校場之上。
薛冰瞧過,謂李嚴道:“今日當儘快發放其戰甲兵器,明日一早,我便要引兵望巴郡而去。”
李嚴道:“將軍放心,此事早已安排妥當。”
薛冰點了點頭,瞧了片刻又道:“這五千軍中,有多少騎兵?”
李嚴答道:“有一千騎兵。”
薛冰道:“戰馬可齊備?”
李嚴道:“齊備!”
薛冰問道:“我曾令人制雙邊馬鐙,如今制了多少了?有多少戰馬配備上此物?”此時戰馬大多使單邊馬鐙,薛冰雖然早就想提議將馬鐙改為雙邊,奈何劉備軍一直征伐不斷,直到此時進行軍事大改,他才有機會提議。
李嚴道:“雙邊馬鐙制了三千副,成都中的一級部隊有戰馬兩千,具已配備。”
薛冰聽了,點了點頭,暗道:“我本欲制一支鐵騎軍,奈何川中馬少,而且地勢不適合騎兵作戰,此事只得等到日後再說。一千騎兵,想來已經夠用了。”又想了想,問道:“弓弩手有幾何?另外,軍師曾制連弩,現營中又有幾何?”
李嚴想了想,喚來營中主薄,將問題盡問一遍。那主薄道:“軍師曾制連弩千具,盡存於庫中。”李嚴聽了,轉告於薛冰,又道:“五千軍士中,有兩千弓手。”
薛冰遂吩咐道:“令弩手裝備連弩!”其他人未使過這種新式兵器,不知其威力。但薛冰是早就知道這種武器的威力的,這連弩,相當於此時的衝鋒槍。一弩十箭,數秒內便可發射完畢。射程不比普通弩機近上多少,威力奇大。可裝備普通弩箭和鐵製弩箭兩種。使鐵製弩箭時雖然射程降低,但是殺傷力卻更加驚人。然其缺點也很明顯,體積龐大。一具連弩,長近一米,重量也是不輕,非一般人所能使用。加上其上箭時頗費功夫,便是一成年漢子,也需要以腳來輔助,才可將箭枝上到弩機上。簡單點說,就是持續戰鬥力較差。不過這個問題,對薛冰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只需要將三行射擊法稍微改變一下,這種武器就將成為戰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恐怖力量。薛冰又與李嚴交代了一些,這才引著張嶷一起離開了兵營,望家中而回。
“夫君又要出征了?”孫尚香抱著小薛晴,一邊哄孩子入睡,一邊對薛冰說道。
薛冰聞言,抬起頭來,對孫尚香道:“這次不過是去對付一些譁變計程車兵,用不了多長時間的。也許,過上一兩個月,我便回來了。”
孫尚香看了看懷中的孩子,嘆道:“若非這兩個孩子,我定要隨你同去!前番欲隨你出征,卻不想有了身孕,結果也未上得戰場。如今有了孩子,更是脫不開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