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回至成都後,將兵士送回軍營,交代清楚,從李嚴處取回兵符,然後這才奔劉備府上而去。
至得府上,諸葛亮、法正皆在,獨不見龐統。劉備見薛冰歸,遂道:“子寒一路辛苦了。”
薛冰道:“承蒙主公關愛。”見禮畢,薛冰遂將巴郡之事細書一遍,待聽得巴郡兵變乃是有人暗中挑撥時,劉備的眉頭皺了起來。
劉備待得薛冰說完,問道:“子寒可曾查出,背後指使者何人?”
薛冰答道:“未曾問出,不過冰心中已大致猜得出是何人所為。”
劉備忙問:“子寒以為是何人?”他心中略有慌亂,生怕是劉璋所派的人。
幸好薛冰的回答讓劉備提起的心又落了回去。只聽薛冰答道:“想來應是曹操所派之人。”
劉備聞言,問道:“子寒緣何認定是曹操所派之人?”
薛冰道:“主公得西川之事,天下人皆知。而得西川,必取漢中,以為門戶。而曹操必不能坐視主公進取漢中。蓋因曹操欲進川,亦必取漢中。此次譁變,乃是曹操想以內亂拖住主公出兵漢中的腳步,說明曹操已欲進兵漢中矣。”
劉備聽了,心下大急。如今自己的勢力還在進行軍事改革,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出兵。若叫曹操取了漢中,又當如何是好?遂問諸葛亮:“子寒所言,軍師以為如何?”
諸葛亮道:“子寒所言甚是,主公當早做準備。”
劉備一聽諸葛亮亦如此說,忙道:“然我軍尚在改編之中,如何進兵?”
諸葛亮笑道:“主公莫急!雖然我等出不得兵,那曹操又出得兵嗎?若曹操能出得兵,又何必使計拖住主公陣腳?”
劉備聞言一愣,道:“軍師所言之意,卻是曹操亦進兵不得?”
諸葛亮道:“正是。如今江東孫權派周瑜陳重兵於揚州,曹操若移師西進,又恐叫東吳趁機襲了揚州各郡,因此曹操必先解決此後顧之憂,才得出兵漢中。”
劉備聽了,心下漸漸平靜,接著道:“軍師之意,便是曹操一日不解揚州之患,一日不得西進?”
諸葛亮道:“沒錯,而且主公還可以往揚州再添一把火!”
劉備聞言一愣,問道:“當如何做?”
諸葛亮道:“可遣使往東吳去見孫權,與其約定出兵之期,介時主公打漢中,而孫權進兵揚州。”
劉備道:“然孫權如何能答應助我?”
諸葛亮正欲言,薛冰突然道:“但看主公舍不捨得了!”
劉備聞言一愣,謂薛冰言:“子寒所講何意?我捨得何物?”
薛冰道:“東吳孫權,一直希望得到荊州,其心有若主公欲得漢中。”
劉備聽了,已然猜出薛冰所欲講之言,眉頭緊皺,道:“然為取漢中而舍荊州,未免……”
薛冰又道:“並非全部送於孫權。只將荊州南部四郡,擇其三送於孫權,當可促成此事。”
劉備一聽,只是送三郡於孫權,這卻不是不能考慮的了。心中盤算著:“舍三郡而盡得漢中之地,這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遂對諸葛亮道:“軍師以為如何?”
諸葛亮道:“我亦正有此意。”
劉備見諸葛亮亦這般說,遂於心中思量了起來,臉上表情越發凝重。諸葛亮與薛冰二人誰也沒有打擾他,畢竟他才是主公,這個勢力的最高決策者。像這種關係到地盤的問題時,誰也不好出言替他決斷。
諸葛亮只於一旁把玩著手中那支羽扇,薛冰卻在一旁怔愣著,不知在想些什麼。法正則端坐於一旁,從一開始到現在,他始終未說過半句話,卻也不知在心中計較著什麼。
直過了片刻,劉備突道:“便照子寒所言去做,與孫權約定進兵之期,若事成,便將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轉送於他。”說到這,劉備頓了下,又對二人道:“只是不知,當派何人為使?”
諸葛亮道:“現下便有一最佳人選,主公又何必另求他人?”
薛冰一聽,心道:“好你個孔明,又把我給拽進去了!”奈何此事是他提議,他若拒絕為使,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而且他與吳侯多少又有些親戚關係,這差事,卻是由他來做最為合適。只得道:“冰願往東吳一行,以替主公說服吳侯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