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娶了
薛冰望著諸葛亮那張嚴肅的臉,很想實實的給上一拳。 雖然諸葛亮的表情很正經,很嚴肅,但是他總覺得那眼神裡帶著戲謔。 “軍師何出此言?”
諸葛亮眯了眯眼,搖著扇子道:“子寒莫以為亮在說笑,現下卻是與子寒商議要事,還望子寒坦誠相告。
”這邊說著,一邊對廳下眾將道:“今祝融姑娘去勸其弟來投,想來此戰已定,諸公自去歇息吧!”
左右眾將一見,便知諸葛亮有要事欲與薛冰相商,遂紛紛告退,各自回去歇息。
不過片刻,廳中便只剩下了諸葛亮與薛冰二人,便連侍衛,也被屏出廳去,不得傳喚,不許打擾。
薛冰撇了撇眼,見廳中已無旁人,這才對諸葛亮道:“軍師意欲何為?還請明示之。 ”
諸葛亮笑了笑,親自倒了兩碗水,於薛冰面前放了一碗,這才道:“以子寒之智,斷不會猜不出來,又何必再問?”
薛冰道:“冰確是不明,還望軍師相告!”其實薛冰心裡隱隱猜到了一些,只是他並不確定,不知道諸葛亮是否真的這般想的。
諸葛亮又瞧了瞧薛冰,見其一臉嚴肅的望著自己,看起來好似真的不明白一般,這才道:“子寒以為,南中將定否?”
薛冰一愣,有點跟不上諸葛亮的思維,不明白怎的又扯到戰事上去了?不過還是答道:“帶來與木鹿之軍,想來是孟獲最後的一支力量,若能收之,則孟獲不足懼也。
軍師自可引大軍破之。 ”薛冰頓了頓,喘了口氣,順便整理一下思路,這才繼續道:“想那孟獲。
連敗這許多次,又被軍師擒縱數次,已然沒了再戰下去的信心,也沒了再戰下去的能力。 因此,以冰看來,此戰當是最後一戰矣。 ”
諸葛亮點了點頭,言道:“子寒說的不錯,孟獲被我軍連敗幾次。 已然失了威信,南中百姓皆認為他不能帶領他們對抗我軍,是以不願意再出力幫他。
南中這裡,數族聚居,那孟獲雖為蠻王,卻也不是何事都能獨斷。 他要做一件事,不得不考慮手下數個首領的意願。 如今這些首領不願意再幫他,他也就沒了起兵反抗地資本。
想來只須再戰一陣。 那孟獲便會徹底歸順。 ”
薛冰聽著諸葛亮這些話,心知其是欲收服孟獲。 這點他也是明白的,畢竟南中這裡,有很多個民族,而每一族。 都有族長。
這些民族雖遵孟獲為王,但是平日裡,依舊聽從族長的號令,若隨意派個人來治理。 沒有威望不說,容易造成陰奉陽違反的情況發生,還難免造成衝突。
若那般樣子,則南方永無寧日。 縱使漢中王可憑大軍之威進行壓制。 不過北伐才是重中之重,總不能把精銳的部隊大部屯於南方吧?
因此,以夷制夷這個方法便是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方法。 孟獲雖然敗了數陣,但他名義上依舊是大王。
而且他的威望也絕對不是幾次戰敗就會全部消散的,南中百姓依舊願意接受他地領導。 若能將孟獲徹底收復,放其在南方治理這片地區,不但南中這些百姓不會產生逆反心理。
也可免除殺了一個孟獲,日後再出第二個,第三個起兵造反之人。
無論從哪方面看,留下孟獲,繼續讓他作為蠻王治理南中。 都是最佳的選擇。 起碼在漢中王目前將軍事重點放在北方的時候。 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南方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
和祝融有何關係?薛冰不明白剛才還在談祝融的事,怎麼說著說著就扯到南中的善後工作去了?輕咳了一下,薛冰問道:“這些事軍師早有腹案,當初王上也同意這般去做,甚至請軍師視情況自行決斷,現下談來卻是何故?”
諸葛亮笑了笑,以扇捂嘴道:“然孟獲畢竟初領王位,若左近有欲奪其位者,並又再次起兵的話,少不了又是一番勞師動眾,是以為防此情況,我欲為這孟獲尋一臂膀,以穩固其在南中地勢力。
”
薛冰聽到此處,終於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 “軍事是說,欲將那祝融氏拉攏過來,而後使其在孟獲身旁,輔助孟獲?”
諸葛亮道:“然!”而後見薛冰一臉古怪,這才繼續道:“想來子寒已經猜得。 那祝融氏乃南中大族,其若與孟獲聯合,孟獲之王位將更加穩固。
只是這般做,也容易使孟獲再次升起不臣之心,因此這祝融氏不能直接交給孟獲,當牢牢掌握在王上手邊,也就是我軍當中……”說到此處,那諸葛亮便不再繼續,而是搖著羽扇,一副“你明白了吧!”的樣子望著薛冰。
那薛冰又非蠢材,聽到此處哪還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原來軍師是從政治方面來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