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的大雨逐漸停下,巨蛇也逐漸之中所回縮,最終匍匐在了身影的腳下,而頭頂巨大的菩提樹搖曳。
隱約間似乎再度多了一份生機。
“道可道!”
“原來如此!”
釋迦牟尼緩緩睜開了雙眼,他的雙目之中似乎有著無窮的智慧閃過。
這一刻,他隱約間能夠理解到了那一位來自於遠東智者的話語。
“你護我成道,今後就與吾同行吧!”
話語開口,釋迦牟尼的目光隨即落向了巨蛇身上。
巨蛇頭顱點頭,似乎顯得極為的開心。
甚至將頭顱放了下來,任由釋迦牟尼站了上去。
此刻的釋迦牟尼已經得道,而他第一步,自然就是傳道。
第一個目標則是鹿野苑,當時他離開宮殿的時候曾經有五位貴族的弟子跟隨他一起修行,後來以為他入了魔道就憤然離去,此刻看著釋迦牟尼成道,一個個又再度過來了。
釋迦牟尼也不以為意,開始講道,第一步他講是《華嚴經》,乃是入定中為各大菩薩所說的法門,然後隨著他名氣的變大,越來越多的弟子開始追隨,比如十大弟子的舍利子,目犍連,摩訶迦葉以及他們自己的徒弟們,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也就是《金剛經》中常提到的“千二百五十”聽講的人。
佛音瀰漫於世界之中,一股股的靈氣交織,佛祖的身後人員也越來越多。
逐漸之中,整個北印度的學者,修道者都匯聚到了他的身旁。
“佛,何為佛?”
一道身影恭敬的開口,迅速向了釋迦牟尼!
“乃覺性,非人,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是人。人相可壞,覺性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覺行圓滿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圓滿即止,即非無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彌陀佛。佛法無量即覺行無量,無圓無不圓,無滿無不滿,亦無是名究竟圓滿。”
釋迦牟尼平靜的開口。
“佛,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又修什麼呢?”
“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惡果者有信無證,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滅。不昧因果者無住而住,無慾無不欲,無戒無不戒,如是涅盤。”
“佛,中土之地,乃何地,佛曾言受中土大德者電話,又該如何前往中土?”
“中土者,天地之所鍾者,欲前往中土,需九九八十一難,跨天山之地,則可踏入天國之所。”
伴隨著釋迦牟尼講學,佛道逐漸瀰漫整個印度北部。
同時華夏的名聲也在這一種情況下不斷的傳播。
只是在這一份傳播之中,華夏很顯然已經被徹底神話了。
佛祖都向往的大道之所。
神靈所居之所。
對於所有人來說,這些無疑都充滿了巨大的誘惑。
以至於當佛祖傳道十年。
準備起行之時。
身後跟隨的弟子卻已經超過了五千餘人。
而這些人此刻都跟隨著佛祖踏上了東行的道路。
他們的身形要穿過茫茫的雪山,從帕米爾高原穿過進入華夏之地,其難度可以說是極為的巨大。
帕米爾高原山脈別說在如今了,就算是在幾千年後,依舊是天塹。
數千人穿越,其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