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的書籍翻閱完畢,理論上接下來,他的目標應該就是越國了,只是翻閱完書籍之後的江晨卻並沒有選擇告辭。
而是直接留在了吳國。
同樣開啟了講學。
沒錯就是講學。
吳國的問題,無疑有很多,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無疑就是華夏化的程序。
整個吳國上層基本都是完成了華夏化的,可中低層的華夏化卻並不是太過明顯,或者說中低層的吳國人依舊保留著荊楚蠻族的特性。
這可不是江晨所需要的吳國。
所以最終他決定在吳國再停留三月,這三月的時間,一方面讓子產等人加大對於整個吳國教化層度,一方面也讓吳國全面華夏化。
雖說在歷史上,吳國最終同樣融入了華夏,可江晨也不想出什麼意外。
特別在這即將神話的世界,江晨並不希望有其他的存在能夠藉助華夏這一陣風而起。
城池之中,江晨的講學而起。
吳國之內,子產等人遊走。
他們身後的人越來越多。
從數十人,逐漸到達數百人,隨後到達了上萬之眾。
作為這個時代最為精英的存在,子產等人擁有的學識,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都未曾擁有的。
更別說子產等人又跟隨了江晨學習了兩年的時間。
這兩年的時間,子產等人不僅僅學識,見識,乃至於認知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變化,當他們在吳國大地釋放開來,所帶來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整個吳國上下,只要有學識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住了。
而吳國國都所在。
江晨講學所在。
人數也同樣在逐漸之中增加。
相比於子產等人的講學,江晨的講學主要還是圍繞於華夏世界觀而來。
簡單點說,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訴整個吳國上下,大家都是華夏人。
相比於子產等人講學實用性雖然差了點。
可頂不住江晨有著練假成真的能力。
不管吳國上下到底是否是華夏體系。
伴隨著江晨講學,真實度不斷提升,到達完美。
那麼吳國上下不是也是了。
這也是江晨有自信能夠加快吳國華夏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