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茲,起源於18世紀末期的奧地利和德國,最初被稱為“旋律舞”,並且在歐洲的貴族社交場合中流行開來。
優雅、輕盈和浪漫,這是華爾茲舞的特點。
在舞池中央,夏沫和忍忍身子時而貼近,時而分開,她們的手自始至終相握。
“華爾茲是透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盪,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
忍忍一板一眼的說,她照搬高中舞蹈老師講的內容。
忍忍顯然是個好學生,並沒有因上了大學,就把高中所學內容忘在腦後。
夏沫一邊心記忍忍所說的要點,一邊用視野的餘角觀察其他人的舞步。
儘管夏沫是個初學者,剛開始還需要忍忍的引導,但別忘了夏沫對身體變態的控制力。
跳舞,最需要的就是身體的平衡性與協調性。
夏沫基本上就是看了一遍就能學會,完美的復刻,她從忍忍為主導者,很快就成了忍忍的引導者。
忍忍沒有和別人跳過雙人舞,屬於理論知識拉滿,實踐操作為零,心裡其實相當忐忑不安的,生怕出糗,惹前輩不高興。
而今忍忍身為當事人,清晰的察覺出前輩的舞步從青澀變得熟練,暗自鬆了口氣。
同時忍忍感到滿滿的安心感,對夏沫更加的崇拜與依戀。
大廳演奏柔和舒緩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燈光華麗多彩。
隨著樂曲的進行,華爾茲的特色也逐一展現。
旋轉是華爾茲的精髓。
基本的轉動以反身動作,傾斜、擺盪、起伏一氣呵成,形成一個弧線。
所有的動作都顯得柔順而富有韻律感。
忍忍在夏沫的手底下轉圈圈,這時候她嬌小的身材非常配合。
在跳華爾茲舞的過程中,夏沫對忍忍有一種掌控感,無論忍忍怎樣脫離她,只要手還握住對方的柔荑…忍忍總會回到她的身邊。
夏沫和忍忍第一次跳,卻相當的默契,心有靈犀,透過眼神交流。
在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宏大的收尾中,夏沫一手扶住忍忍的腰肢,另一隻手抬起牽引著忍忍360度的旋轉。
幾個旋轉過後,夏沫收攏,忍忍貼近,兩人上下對視,臉離得很近,彷彿稍稍動一動,鼻尖就能夠碰到。
女孩們吐氣如蘭。
華爾茲還沒有結束,忍忍完成最後一個動作,往後仰腰,夏沫則用手撐住。
落幕了。
恰好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最後一個尾音收起。
夏沫將忍忍輕輕的抬起,擁入懷中。
此刻忍忍面頰潮紅,眼眸溼潤,看向夏沫的眼神帶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情緒,那是釋放出來的狂熱慾望與含情脈脈。
這個就是愛情.JPG
忍忍心潮澎湃,內心激動,她多麼想對前輩大聲告白。
前輩!
我們能不能跳一輩子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