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德梅德身旁總是跟著狗屁膏藥一樣的鮑馬,所以麥孔這一次不找範德梅德,而是把球斜傳給了回撤的伊布拉希莫維奇。
瑞典人回撤拿球,穩穩的將球停在了腳下,用身體倚住了霍夫蘭,後者根本就夠不到球,只能選擇死死的用身體扛住伊布,不讓他輕易轉身,然後等到隊友的支援。
伊布當然知道霍夫蘭的選擇,他使勁的從肩膀上發力,壓制了霍夫蘭後,斜斜的向中圈回撤帶球,這頓時讓他擺脫了由霍夫蘭、範博梅爾和尼基福羅夫還來不及形成的包圍圈。
範博梅爾沒得選,立即往前,堵住漏洞,要限制住伊布。
瑞典人提前把球往回敲,傳給了範博梅爾身後,無人盯防的斯內德。
斯內德面對著伊布,他很清楚的看到,在伊布傳球的那一刻,範博梅爾就意識到問題,立即轉身回追,而自己絕對不能被這個難纏的對手給粘上,範博梅爾會吃掉自己!
所以斯內德停球后,立即側過身,把球控制在自己的左腳,用肩膀和身體擋在球和範博梅爾之間,後者立即一個急停,站住位置,因為他知道,已經失去了第一時間斷球的機會。
可就在這時候,斯內德左腳迎著皮球搓出了一記又快又急的弧線球。
球越過了所有人,直墜埃因霍溫防線身後的中路位置。
這一刻,經驗豐富的尼基福羅夫第一個反應過來,大吃一驚,而範博梅爾也整個人都愣住了,因為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和隊友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左路,羅本遊離於進攻之外,在過去的這十幾分鐘的時間裡,他幾乎不怎麼參與進攻,這給了埃因霍溫球員一些錯誤意識,好像這名球員在經過開局的出色表現後,體能下降得很厲害,再加上奧耶的牢固防守和限制,讓他有些熄火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
阿賈克斯的進攻嚴重****,實際上就是一種麻痺對手的舉動,讓埃因霍溫一次又一次的習慣性的以為,阿賈克斯會繼續走右路,因為左路的羅本看起來狀態並不好。
在這種情況下,埃因霍溫的防守總會自然而然的注意著阿賈克斯的右路,而忽略了左路。
斯內德傳球的那一刻,埃因霍溫半場整個左半區,就只有羅本和奧耶兩個人,而且奧耶為了和尼基福羅夫保持一定的距離,離羅本還有點遠。
當然,相對應的是,羅本為了避免越位,也注意把自己的位置落後於埃因霍溫的防線。
但對於羅本來說,他的速度穩穩的吃定了奧耶。
在這一刻,所有人包括看臺上的阿賈克斯球迷都大吃一驚,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刺激。
因為剛才慢悠悠的阿賈克斯,突然間加快了攻勢,尤其是羅本突破奧耶時候的那種速度,給所有人都帶來一種說不出的痛快!
而比賽的節奏,也在斯內德傳球的那一刻,在羅本往前衝刺的那一刻,被徹底打破了!
在葉秋看過的那些著作裡,有這麼幾句話來形容比賽的節奏。
“如果把進攻的手段比喻成是一個揮出去的拳頭,那麼縮回來的拳頭再打出去,才更有力。”
“拳頭縮回來,是慢,慢是為了讓自己的手臂和拳頭調整到一個最舒服的角度和姿勢,這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隨時隨地打出更快更有力的拳頭,而且在縮回拳頭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觀察對方的漏洞和劣勢,一旦找到了漏洞,拳頭就毫不猶豫的揮出去,這時候就要快,要迅雷不及掩耳,要毫不猶豫的快,要給對手造成最致命的一擊!”
“慢,是一種調整,一種醞釀,是為接下來的快服務,而快則是慢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爆發。”
這種對於控制節奏的拳頭理論,葉秋非常佩服,而且他也非常清楚,所謂的控制節奏,往往並不是依賴於某一個人,而是需要全隊統一步伐才能夠做到。
就好比在葉秋前世的那一支巴塞羅那,很多人都說哈維和布斯克茨控制著巴薩的節奏,真是這樣嗎?假如真是他們在控制,那麼,一旦球脫離了他們,傳到了其他球員的腳下時,其他球員提升節奏,那麼他們之前的控制還有用嗎?
控制節奏是全隊11名球員的事情,是集體的,而不是個人的!
那麼,如果控制不是由他們控制,那他們到底在控制節奏的層面上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布斯克茨起到的作用是梳理中場和分配球權,哈維的作用是尋找對方漏洞,並承擔起由慢到快的轉變,也就是他最致命的傳球。
哈維?阿隆索和皮爾洛則是身兼雙職,既要分配球員,又要負責傳球。
在阿賈克斯的隊裡,分配球權由吉爾伯託?席爾瓦來負責,而梳理中場和攻防轉換則是交給了斯內德,如果範德法特在的話,他還可以透過內切來中路,幫助斯內德完成攻防轉換。
控制節奏等於控制比賽!
阿賈克斯的這一次進攻,羅本在甩開奧耶,殺入禁區後形成單刀,最後晃過對方門將沃特魯斯,推射空門得手,無疑就印證了葉秋的這一個拳頭理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