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這要是能夠安分守己並且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不在變得得理不饒人,不太變得處處欺負人,總覺得自個偉大什麼的,別人也不會拿她怎麼樣,不會拿她那唯一的兒子怎麼樣。
可是人家偏生暴躁慣了,欺負人慣了,讓她改變自己脾氣從而別人給她無憂無慮的生活,那也不大現實,更何況蘇啟霄成為丞相之後對於這個處處壓他們兩個人一頭,給他和三姨娘還有大姐姐臉色看,不讓他們吃飽穿暖還刻意讓下人給他們使絆子的事情非常不舒服。
只是蘇啟霄是君子。
既為君子那就應該有君子之風,有君子應該有的肚量,不能夠被小人設計而失了方寸,若是失了,那就不叫君子,而叫小人了。
因為蘇啟霄從小受這思想受得非常嚴重,所以後面因為蘇祁白的突然離世導致丞相之位無人繼承的丞相府以及顧長陵立刻選擇推蘇啟霄坐上這個位置時蘇啟霄雖然有些吃驚,卻還是硬著做了,也是沒有因為自己以及自己母親還有姐姐的矛盾把那些個欺負他們的姨娘家下人趕走,而是讓他們留在這兒。
如此,倒也是一個幸運。
畢竟古往至今用恩德感化仇人而不是在自己登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之後直接把從前那些個得罪自己的人全部處理乾淨的可是很少了。
再怎麼,他們也該懂得感恩,也該懂得知足。
畢竟蘇淮因為起了謀反的心思被髮配苦寒之地的。
而他們這幾個...
他們這幾個可都是顧長陵對蘇祁白愧疚心太重,重的不忍心他的庶兄庶姐妹還有姨娘全部跟著去苦寒之地,所以才恩准他們留在這兒。
歸根究底他們的好結果都是因為蘇祁白。
因為蘇淮的姨娘也就只有四個,他也並不是什麼特別喜歡女子,像其他人一般有著數都數不清的姨娘的主兒,故是蘇啟霄管理起來也是不難。
更何況蘇淮的那些姨娘下人通房丫鬟之中只有少數幾個不知知恩圖報,大部分卻都是懂得知恩圖報幾個字怎麼寫,應該怎麼弄。
那些個知道的,蘇啟霄倒也是給了他們一個好的未來。
而那些不知恩圖報的麼...
這要是單純的不知恩圖報也就罷,畢竟這蘇啟霄左右已經成了丞相,身邊也不缺一個感激他的恩情想要報答,人家也不會記在心上。
而這要是不知恩圖報的同時還壓根兒不知收斂,還以為現在是蘇淮的那個時候肆意對弱者或者不得寵的姨娘夫人欺壓,那可是自個不讓自個好過,那可就是自己不給留活路。
如此也是怪不得誰的。
畢竟蘇啟霄這個脾氣已經算是夠好,三姨娘的脾氣已經算是夠好的。
這麼好的一個人還去得罪,那就是自己的黑鍋,可就是自己的錯了。
只可惜方氏不是這些,那些個跟著方氏作威作福,欺負人欺負習慣了的人也不知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