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或認真的比較了一下盤子裡的飯糰,最後謹慎的選擇了糖的,夾起來輕輕咬了一口。
周滿和白善都不急著吃,撐著下巴看他,“怎麼樣?”
殷或細細地嚼了嚼,點頭道:“不錯,微甜,很香,只是嚼幾下,唇齒間都是糯米的甜香。”
周滿展顏一笑,自得道:“我大嫂說,這糯米飯會這麼甜香,粒粒分明,是因為蒸的籠好。”
白善:“那蒸籠是週二哥用山上的竹子做的,自發現用竹籠蒸出來的糯米飯更好以後,我們村裡各家各戶再蒸糯米飯就都用的竹籠。”
周滿:“當年我二哥還因此賺了一筆錢呢。”
她高興的夾了一個臘肉飯糰咬了一口,連連點頭,“還是那麼好吃。”
殷或:“周大嫂的手藝如此好,有沒有想過傳承下去?”
周滿嘆息,“我們家也想啊,但現在家裡好似沒有這個天分的孩子,唉。”
白善:“給大嫂寫個食譜?”
周滿揮手道:“回頭和五頭他們說一聲,這種事交給他們就好,不過大嫂親自教授家裡人都做不出這個味道來,更不要說只看食譜了。”
白善:“那就靜等有天賦的人吧。”
一行一業想要做到極致,必得有天賦才行。
讀書如此,學醫如此,做菜如此,修道自然也如此。
處理完斷親之事,他們第二天坐著牛車去道觀。
因為是秋收時候,所以道觀上面沒幾個香客,甚至連道長都沒幾個。
接待他們的小道童一臉嚴肅的給他們指引,“居士這邊上香。”
周滿看了一眼他身後空無一人的大殿,問道:“守清觀主不在嗎?”
小道童:“觀主有事不在觀中,居士若是問卦,可以先求卦,等到中午守才道長回來便能解卦。”
“可別,我哪敢讓守才道長給我解卦呀,”周滿道:“讓守實道長來就行,不過這會兒他們是下地收稻子去了?”
小道童嚴肅的表情一滯,抬起頭來,“你知道?”
“我當然知道了,他們在割哪塊田呢?”
小道童:“山南那塊大的,昨天已經割了一半了。”
“人多嗎?”
“我們觀裡的人都去了,十一個人呢。”
周滿便回頭和明達道:“那我們略坐一坐,巳正前應該能回來。”
小道童很好奇,“你們認識我們觀主呀?”
“認識呀,我們和道和道虛是好朋友,你是什麼字輩的?”
小道童驚喜,“你們是師伯的朋友?”
他上下打量了一下他們,驚叫道:“我知道了,你們是不是七里村的白少爺和滿小姐?”
白善笑著點頭,問道:“你也知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