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是欲徵大食,卻能忍耐克制,安撫軍心的王孝傑。
第二位,是無赫赫之功,卻又四平八穩的內衛統領安忠敬。
最後一位,則是得自己提拔後,如今同在政事堂為相的張柬之。
朝堂之中,若說絕對能守得住本心,不為功勳戰績所動的,狄仁傑最信這三人。
但賈思博同樣清楚。
這三位雖然能顧全大局,卻也有各自的缺陷,有著容易被利用的地方……
“此番危機,不可掉以輕心,看來要拜託她出面了!”
狄仁傑沉吟許久,有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起身出了政事堂,朝著東宮的方向走去。
東宮置三師三少,太子太師便是三師之一,多為虛銜無實職,然聖人敬重狄仁傑才識,讓他任太子太師一職,常常教導太子。
這也是對太子地位的肯定,當年李世民命魏徵為李承乾的太子太師,便是同樣的道理。
而太子對狄仁傑自然尊敬非常,早早迎上,執學生之禮:“先生!”
狄仁傑行君臣之禮:“殿下!”
老師和學生落座,開始今日的課程。
太子除了監國之時,代理朝政,內外有序,其他時候都是恪守本份,哪怕現在聖人不理朝政,也沒有絲毫僭越之舉。
因此狄仁傑不會直接講述朝堂政務,分析最多的,還是經略安西的程序。
只是這次所講述的內容,再往西方去了些,談到了大食,尤其是新舊哈里發之間的恩怨糾葛,亦是如數家珍。
太子聽得津津有味,末了感嘆道:“宗教國家,神權在上,確實奇特,所幸萬變不離其宗,權勢爭鬥,刺殺奪位,依舊不外乎這些手段,上層權貴之間,亦是糾葛重重啊……”
狄仁傑輕輕撫須,似是自言自語:“這般局勢,不知我唐軍,若與大食軍隊交鋒,勝負如何?”
太子順勢接上:“自是大唐勝!從貞觀起,我大唐軍隊的足跡就遠及西域,闊行海東,早已習慣了異域作戰,便是奔襲萬里,攻入那大馬士革,也不在話下!”
大唐正處於盛世,身為霸主的信心是由內而外的,自從大食數年前掀起爭端,朝野上下,就從來沒有主和這一說,太子之言,可謂道出了許多磨刀霍霍的心聲。
但他話鋒又陡然一轉,輕嘆道:“孤居於深宮,未曾親臨戰場,戰局千變萬化,無有絕對,我朝二十年無有大戰,又經府兵改制,種種影響不可不查,方才之言或許是有些武斷了,望先生見諒!”
這又是發展好安西再開戰的派系心聲,若能聽到太子所言,肯定贊同萬分。
狄仁傑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愈發顯得慈眉善目:“殿下思慮深遠慎重,乃天下之幸,軍心民義旺盛,群情熾熱,總該有處傾訴……”
太子眉頭微不可查地皺了皺,旋即舒展,繼續聆聽起來。
雙方這簡短的對話,好似就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很快又迴歸到正常的教學中。
半個時辰後,日理萬機的狄仁傑告辭,太子起身,將他送出。
“殿下,狄公此來,似有要事!”
待得他迴歸堂內,伴隨著溫婉的女子聲音,太子妃崔氏轉了出來。
太子牽起妻子的手,帶著她坐下,輕嘆一聲:“朝中興兵開戰之聲越來越大,恐怕要出大事了!”
太子妃面色微變:“此事殿下不宜出面!”
她出身清河崔氏,是後世盛傳的五姓女。
實際上,現在高門與寒門明爭暗鬥得厲害,但高門之中,也非鐵板一塊,尤其是山東五姓和關內的四姓權貴,向來相看兩生厭,通婚都在自己的圈子裡。
當年太子選妃,清河崔氏入選,哪怕五姓七家知道,這個未來的皇后之位是魚餌,用來遏制關內高門,平衡各地局勢,也甘之如飴。
當然,就算不考慮政治因素,娶妻求賢淑,五姓世家優良的家風,也不是關內驕縱任性的女子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