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聽得很認真,按理說此處應該有掌聲啊!可惜大明人不時興拍巴掌,一眾文官武將只不過唏噓感嘆罷了。
徐光啟繼續道:“如果我大明多出幾位如黃漢這樣的人才,能夠在整個大明都推廣種植甘薯和馬鈴薯,哪怕只有一兩成田畝種植,大明子民擺脫餓肚子的困境指日可待。”
皇帝開口道:“朕無時無刻不擔憂嗷嗷待哺的饑民,愛卿研種出如此高產農作物有大功於社稷,朕會不吝厚賞。”
“陛下,老朽已經高居廟堂心滿意足,今日老臣舉賢不避親要為一位少年英雄鳴不平。”
滿朝文武都知道徐光啟準備說什麼,崇禎皇帝樂得聽下文,想著趁此良機給黃漢父子一個說法。
孫承宗感覺有些不妙,貌似壓制那個投機之人困難重重啊!
一眾東林黨員知到此時此地在公然跳出來阻撓皇帝恐怕會自食其果,他們決定暫避鋒芒,一個個裝聾作啞,也算給曾經的黨員徐光啟面子。
見沒有人打岔,皇帝有意大聲問道:“愛卿是否準備為黃漢討要公道?”
“然也!老臣在永平賑災三個月,耳濡目染黃漢如何做人、做事,不錯,他確實年少氣盛,又是嫉惡如仇難免會得罪朝堂權貴。
可是他的拳拳之報國心老臣感觸甚深,如此忠臣良將朝廷不予以重任簡直是暴殄天物。”
黃漢請錦衣衛刻意散佈不利於關寧軍的言論,又由於此事跟正在京師把烤紅薯和炸薯片賣得紅紅火火的黃漢有關,這幾天這些言論是酒樓、茶肆熱議的主流話題。
方正化主動求見曹化淳講了遼人守遼土的弊端,皇帝當然已經得知這些言論,他認為有一定道理,心裡在謀劃著如何徐徐圖之。
徐光啟很明顯是準備替黃漢討要封賞,這正合帝心。
崇禎有意問道:“愛卿為何會如此抬愛黃守備,莫非他果然不同凡響?”
“黃漢確實有過人之處,老臣會指導農民種植甘薯和馬鈴薯,但是根本沒有能力把這兩樣東西賣得火爆到需要排隊。
從承擔風險鼓勵農民放下思想包袱去種植甘薯和馬鈴薯,到挖空心思想著如何把收成推銷到千家萬戶,一步一步都是謀而後動,黃漢大才,老臣不及也!”
朝臣頓時不淡定了,他們開始竊竊私語,徐閣老恐怕言過其實了吧?要推銷自己的關門弟子也用不著如此貶低自己啊!但是大家也覺察到了徐光啟對黃漢的看重。
皇帝見火候到了,決定順水推舟,問首輔大臣周延儒道:“永平、灤州大捷的封賞早就下達,為何黃漢父子以及‘紅旗軍’的封賞拖延至今?”
周延儒此時哪能不明白給予黃漢封賞的呼聲佔了上風,他從善如流道:“臣和內閣諸臣早就合議達成共識,今日正好請聖天子一槌定音。”
崇禎道:“內閣已經有了章程?愛卿請講。”
“永平守備黃漢連升三級以正三品撫寧遊擊將軍實授給予,為了給一塊地盤讓他練兵,故而兼職正三品撫寧衛指揮使。其父黃沂州因功官升一級,其餘官佐升一級兩級不等。”
“如此甚好,朕準了。不知兵部核准撫寧遊擊營多少兵額,軍餉又出自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