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目前根本沒有提出“均田免賦”的政治綱領,還是採取拿下一地就毀了一方的做派在野蠻生長,拷餉、凌辱婦女、肆意屠殺搞得天怒人怨。
滿清、‘紅旗軍’、流寇、大明朝廷四方博弈,老實人崇禎肯定最吃虧,笑到最後的成功者肯定是最“詭”的那一個!
“紅旗軍”發動春季攻勢拿下一大半朝鮮,穩住局勢後緊接著發動秋季攻勢奪取平壤,年底前肅清朝鮮半島的清軍實際控制鴨綠江是計劃內的任務。
原本沒有意圖全殲留在朝鮮的清軍,現在探報到製造揚州十日大屠殺的元兇多鐸就在平壤城,黃漢決定召開會議調整部署,爭取把多鐸以下一萬滿蒙騎兵全部留下。
孫傳庭、宋鵬飛、劉奮勇、孫元化、毛承祿、金聲、黃龍等等文官武將得知徵虜大將軍的要求後,人人摩拳擦掌。
他們當然不滿足於逮拿一個漢奸王,都渴望逮住老奴的兒子、正經八百的建奴親王朝天闕。
完善計劃的同時還在不斷修改計劃,還得防止給清軍的壓力過大,導致多鐸感覺到危險放棄平壤逃回遼東。
如果是在遼東意圖佈置圍困一萬騎兵的包圍圈試圖全殲敵人,肯定是困難重重,因為遼東北方的天地太廣闊了,多了崇山峻嶺,少了鴨綠江天險。
要在幾百裡的方圓設定能夠確保不被一萬騎兵沖垮的防線談何容易,這得調動多少人?投入多少勞動力?
朝鮮半島的地形優勢明擺著,這裡三面環海,使得遭遇打擊的滿蒙騎兵不可能往東、南、北三個方向突圍。
往西是他們的必由之路,可是發動進攻的八月初正是鴨綠江水量充沛的幾個月,江上來往不絕的戰船進行封鎖,建奴在中下游根本無法完成渡江。
因地制宜給滿蒙騎兵佈置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再慢慢收緊是孫傳庭心中的計劃,為了確保不會出現疏漏,必須身臨其境。
沈明、俞飛等等雖然沒有參與漢城攻防戰,但是他們也很忙。
他們率領水師戰船不間斷在沿海、沿江搞偷襲,累計截獲不少物資和糧食,斬殺俘獲了滿清軍民不下於一萬。
水師陸戰隊絕大多數是知識青年,他們只要登陸就會觀察地形記錄資料,回到戰船上立刻繪製地圖、製作沙盤。
利用崇山峻嶺伏擊騎兵,是孫傳庭的主謀,他提出來之時就得到了黃漢的大力支援,因為歷史上的他就是利用山地伏擊了高迎祥的老營騎兵。
孔有德選擇重點防禦平壤防線,連義州地區的清軍都被調走了一大半,由於“紅旗軍”水師陸戰隊經常襲擾,留守的兩三千清軍如今根本不敢接近到大海和大河的五十里內。
除了水師陸戰隊沒有配置騎兵外,進行朝鮮戰爭的“紅旗軍”有十三個營擁有騎兵千總,加上近衛營的騎兵,人馬也達不到一萬八千。
開城以南那麼大的地盤剛剛納入囊中不久,抵抗力量沒有完全消除,總要留下五個千總騎兵不間斷巡視新設立的州城府縣。
因此參加平壤爭奪戰的騎兵也就比滿蒙騎兵騎兵多了兩千,總人數一萬二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