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以後無論我走到哪一步,永遠是你的發小,你的漢哥兒!你要說什麼接著講!”
“漢哥兒,被你一打岔我都忘了要說什麼了?”
楊大年笑道:“我估摸著楊大朗是準備問一問,是不是把擁有一兩千戶的韃子部落都殺得只留二三百戶。”
憨子喜道:“對啊!我就是這麼想的。”
黃漢道:“韃子記打不記吃,殺一部分立威那是必須的。但是他們選擇投降後就不能進行大屠殺,可以把他們的部落分解後遠遠地分開,不一定需要搞得太血腥。”
山西、宣大留守的六營主將有了征服河套地區韃子的任務再也不惦記著缺席朝鮮戰爭。
憨子其實更加樂於跟韃子幹仗,喜歡率領上萬騎兵在河套大草原追逐韃子,想起來都帶勁。
寧武關大捷後沒多久,猛如虎、王肇坤、王希忠升官後調離山西前往西安駐防。
這有可能是朝廷幾位重臣的小智慧,“紅旗軍”染指山西、宣大下手吞併了不少明軍營伍,連地頭蛇大同總兵官王僕、許定國的軍隊都被吃掉了。
其他總兵官、副將、參將、遊擊的人馬焉能保全?
如果猛如虎的人馬還留著山西,相信用不了多久又會成為“紅旗軍”或者成為“紅旗軍”的附庸軍,朝廷又會調動不了。
為了防範於未然,猛如虎的人馬被調去加強西安的防禦,巡關御史王肇坤升任西安兵備道,王希忠成為西安鎮守太監。
跟黃漢淵源頗深的黃維正和韓志寬的人馬已經駐防西安超過五年,早就應該挪挪地方,他倆被調出參與進入商洛山中追繳流寇。
黃漢的親衛營增加了不少人,都是從今年畢業的八千少年兵中選拔的好苗子,人數達到兩千。
一千多在親衛營服役超過一年的少年得到了提拔,安排進各營擔任基層軍官,絕大多數是總旗官,百總佔比不超過兩成,當上把總的只有七八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原本流落街頭的孤兒被黃漢收留,養大,他們從小就接受軍事化管理,每天都習文練武。
畢業時軍事素質早就強於普通明軍武官,再來到家主身邊鍛鍊一兩年,下到基層擔任軍官完全能夠勝任。
親衛營人馬總數六千餘,在山西、宣大的這段時間少年親衛們參與編寫戶口本,發放糧本,查實了不少孤兒。
原本黃漢就採取大量收留孤兒不論男女,給他們溫飽並且提供教育,把他們養大成人的一貫方針,如今錢糧豐足更加不遺餘力。
太原、大同、宣府、張家口等等原大商家的多處豪宅已經被改造成學校,每個學校都有幾百到一兩千孤兒在接受軍事化管理的同時讀書、識字。
學校裡的教員一部分來自於虎穴城的師專畢業生,一大半就是因傷榮退的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