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戰敗之後,淳于越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差點把自己餓死,後來稍微恢復了一點,但也一直精神不振。
不久,他就回高昌王王庭了。
屠淖留在了下莊,被任命為總帥,一整個冬天,他是一天都沒歇著。
他知道,涼軍一定會打過來。
情況卻很不樂觀。
這個冬天,傷病減員讓軍隊承受了不小的損失,他麾下攏共不到六萬人。
淳于越則在後方招募新兵,說是招募,其實已經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
他們只能尋求外援。
一封接著一封的信,不斷送去光明聖庭,卻都石沉大海,一點回應都沒有。
光明聖庭就像是聾了瞎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他們被徹底放棄了!
李懷這邊則在兩個多月前,就收到了光明聖庭的講和信,是講和,而不是求和。
光明聖庭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想勸李懷放棄進攻高昌王部。
呵呵!
好人全讓他們當了。
想屁吃!
軍隊開拔後半日,先鋒部隊已經到了黃河邊上,他們對河西那邊連續偵查了三個月。
可以說,河西有幾根草,都數清了。
確定屠淖沒有派兵防守。
但為了求穩,李懷還是命令燕高陽,在河東佈置一個炮營,掩護軍隊渡河。
咕隆!咕隆!
走在最前面的是數十輛牛車,每輛牛車上都託著一根鐵鏈,一車一根,每根都有大腿那麼粗。
乃是李懷三個多月前,確定要繼續打後,讓後方特意生產的。
他要在黃河上,架起一座橋!
嗖!
由武師把鐵鏈牽引過河,一共是十八條鐵鏈,分作兩組,平行七條,兩邊高半人處各一條。
在黃河中間打三個三角樁,用來支撐中間的重量,同時在三角樁的上游,打半圈疏水牆,就如同鳥籠一樣,用來擋住衝下來的雜物,和水流衝擊。
這一段黃河流域在黃土高原上面,沒有什麼泥沙,不然,李懷也不敢這麼架橋。
鐵鏈和三角樁都架好後,便開始上原木,相隔三丈遠一根,這些原木橫在鐵鏈橋的下面,用來固定每根鐵鏈之間的間隔。
最後,上面固定一層木板,木板的厚度,足以支撐大炮通行。
於是!
兩座鐵鏈橋就架好了,這是這個世界第一次,有人在黃河上架起了大型橋樑。
涼軍開始有次序的過橋,全軍過去後,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在兩頭修煉營寨。
守衛鐵鏈橋,以及鐵鏈橋附近的渡口。
李懷之所有要修建這兩座橋,主要目地並非是為了讓軍隊方便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