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面向所有莘莘學子,首先道:“出了學宮,我是你們的涼王,進了學宮,我永遠是你們院長,即日起,學宮之內見我,當行師生之禮,不行見王之禮。”
這是涼學宮的第一條規矩,那就是禮節,不僅僅是學子對先生,對院長之禮,也包含了院長,先生,對學子之禮。
禮節又是德性的根本,無禮不成德,賦予他們高上的德性,也正是他們的責任之一。
下面。
李懷還是做開學宮訓話。
“三年多前,我未離開洛陽入主涼州之時,不過京城一紈絝,想必大家也都認識我,當朝聖上曾送我兩言,朽木不可雕,爛泥不上牆。時至今日,記憶猶新,這兩句話彷彿時刻都在我耳邊想起。”
“姑且承認我是一塊不堪的朽木,姑且承認我是一灘無用的爛泥。幸遇巧匠,終使朽木成雕,幸遇良工,爛泥炙烤成磚。方有今日之涼州,方有今日之學宮。”
“我既以自聘為學宮之院長,今日開始,我就要執掌涼學宮了,我當有奉告。”
“首先,凡入我學宮,當有壯志,諸位來此求學,定也有成才之心。每逢科舉,便雞飛狗跳,削尖腦袋,只為步入青雲,升官發財。然我涼學宮,絕不類同,涼學宮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是發揮自我價值的地方。”
“所以,諸位應當先問自己,志向是否正大,是否清晰,唯有搞清楚這個,才能在這裡有所收益。”
“既有了志向,那麼就當勉勵,有人寒窗苦讀十年,二十年,一輩子,試問有多少時間是用在正途,又收穫了多少學問?”
“諸位來我涼學宮,這一待也許就是三五年,於大學問而言不長,於青春年華而言不短。當要點滴珍惜,每日提升自我,反省自我,方才有大的收穫。”
“切莫到了要用之時,才悔恨自己學的少,切莫出了學宮,才覺青春流逝,切莫到了為生計奔波之時,才醒悟一無所成。”
“第三,專研學問當有清淨之心,當今之學士,都喜歡投貼拜門,拜的什麼門呢?哪個官大,哪個權重,就爭先搶後要為其當爪牙,恨不得做他們兒子,這還哪算得上是一個學者?”
“這樣的人在我的涼州,肯定是混不下去的,不止他們混不下去,那些官大,權重,沒有真才實學的,我也要他們混不下去,他們要混了一輩子,那起碼得毀我涼州三代人。”
“站在我身後的,就是涼學宮的先生,他們一沒官職,二不權重,他們與你們都不識,卻不遠萬里來傳授諸位學識,大家對待先生們,一定要懷有感激之心。”
“像是這樣的涼學宮,大家都沒有遇上過,我也是第一次辦學宮,對很多事不能全面,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學宮之風定是要變的,什麼好,我們就要專研什麼,壞的就要摒棄,非是我一人之為,更是望同諸位共同努力,為後萬萬世學子,開一座能真正通往聖地的大門。”
“有關此問題,諸位若有感悟,我們隨時可以交流,不必拘束於繁文縟節,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那麼我的話就講到這裡,我們來日方長。”
轟!
大操場上,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每個人心中彷彿都開啟了一扇大門。
門後是什麼,還有待研究。
但至少可以肯定,他們來對了,這才是真正需要的學宮之風。
李懷身後的賢士也不由得情緒盪漾,他們心中猶然升起一種使命感。
李懷說這些學子可能要在這裡待三五年,而他們,也許是一輩子。
就在這一刻。
他們猛然意識到,這是一輩子的事業啊,哪能不謹慎再謹慎。
掌聲持續了好一會。
李懷揚起雙手往下壓了壓,才逐漸安靜了下來,說道:“下面,就讓先生給你們說說他們的研究。”
說完。
他就把喇叭遞了出去,沒有指名道姓,也沒有往後看一眼,壓根不知道說的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