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把滿紙銅臭味的招賢令遞給了孫明山。
孫明山看完後笑了笑,“我覺得不錯。”
“你還覺得不錯,這哪裡不錯?給錢給房子給車子,誰還衝著教書育人而去,不都衝著這些好處去。”
李乾說完,卻不給孫明山反駁的幾乎,把頭一偏,看向四皇子,“老四,你來說說。”
四皇子頓時一副惶恐的表情,不安的說道:“父皇與孫伯辯論,兒臣為晚輩,不敢擅言。”
“別扯這些,你有什麼就說什麼,這是在茅廬,不是在太極殿。”李乾不耐煩的說道。
四皇子難以掩飾驚喜,端坐起來,滿面的紅光,說道:“兒臣以為,李懷此招賢令確實不錯。”
“你看看,我家老四也覺得……你說什麼?你也覺得不錯?”李乾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四皇子鄭重的點頭,“回父皇,兒臣確實覺得不錯。”
“那你說說,哪裡不錯?”
“真正的賢士不在乎虛名,這虛名之意義,兒臣以為不僅僅是抗拒功名利祿,也是不抗拒功名利祿,有或是沒有,於真賢而言,都是一樣。”
“反倒是前者,視功名為糞土,以利祿為劇毒,太過於清高,不是真賢,那就是心裡有鬼。”
“再者,誰規定賢士就得吃糠咽菜,忍受貧窮疾苦,如果當賢士都要這麼慘,那誰願意當賢士?”
“兒臣以為,能力和獲得應當對等,能力越高,獲得的越多,能力低下,則獲得較少,或者不獲。”
“這樣的社稷,人人圖發自強,哪能不強盛?”
四皇子說完,對李乾和孫明山,都分別點了點頭,並憨厚的笑了笑。
呦呵!
李乾笑了幾聲,指著四皇子,“他這悶葫蘆,竟然還能講出這麼些大道理,老孫,你說教說教他,別讓他以為自己讀了幾本書,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孫明山心裡跟明鏡一樣,李乾這是故意在他面前,表現他的四皇子。
李乾真看不出招賢令的好歹來?
他這麼多年皇帝,白當的?
孫明山也不管這些,就順著李乾的話說一些,但要他站出來,公然支援某位皇子。
他做不到。
“四皇子殿下之見解,臣不敢挑刺,但臣也有臣的見解,這招賢令之不錯,就不錯在‘急切’之處。”
“急切?這上面哪有急切?”四皇子不太明白,或者又是他裝傻,想讓孫明山多對他些教育。
孫明山也不猜他的心思,解釋道:“涼王殿下把一切能給的都給了,就怕人不來,這還不急嗎?求賢若渴的急,急於心肺之急,此急可為一片誠意。”
“然而,真正不可忽略的,還是招賢令中,他所提到各方面賢士,不限於三教九流,真正的廣納百川……”
孫明山自顧自的說了起來,一點一滴的解釋,總是能說出不同的好處來。
李乾的臉色卻漸漸沉了下來,他是要讓他看自己的兒子,他卻把李懷一頓亂誇。
就是說,孫明山還是認為,他所有兒子都比不過這個皇孫唄!
但是……
這憨孫確實有幾分幹大事的樣子,明知有險,偏向險行,他的叔叔們都沒這個勇氣。
除了爭奪大位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