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便就啟程,去了古城。
他在古城待了兩天,跟康和好好交代一番開荒的大事業,畢竟大部分難民都要安置在古城縣。
李懷還特意去郊外的荒野看了看,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如若都變成農田。
涼州估計再也不缺吃的了。
過了這一站。
李懷的東巡也算是結束了,渡黑河,沿著黃河古道,進入九原郡,他在下官地碼頭停留了半天。
跟曹玉堂談了談,黃河上的行船明顯變多了,都是來往的商客,涼州就像是沉睡了數年,今朝終於方醒。
交談中。
曹玉堂沒有一句話為自己請功,只是一個勁的感謝李懷,讓他一家人有了容身之所。
李懷回到九原太守府,見了上官可可,聽她說了才明白,涼州之所以這麼快復甦,是因為曹玉堂用了他自己的人脈關係。
曹玉堂把自己兄弟侄兒都派出去,到處求人,才有商隊願意來涼州看看。
李懷也不多說,立即寫信,發往朝廷,給曹玉堂弄一個五等爵位。
“王爺,太原的第一批煤,已經出售了。”上官可可提醒道。
按道理來說,涼州的煤應該先出。
畢竟挖煤的注意都是李懷想出來的。
自己卻遲遲不挖。
這是有原因的,若是李懷先出煤,太原再出煤,那世人就會認為,太原是學習的涼州,加上李懷去過太原,稍微一想,他們就會明白。
涼王李懷和趙王李碌福不止沒有怨,兩人搞不好還是好叔侄,他們關係就暴露了。
李懷以前不太在乎,現在不行了。
他聽了楊凌雲那些話,進入中原的雁門關,若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也一定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裡。
萬一朝廷因為他們叔侄有感情,就要把趙王李碌福挪一個地,讓另外的人來接管太原郡。
這種事不是沒有可能,而且還大有可能!
現在太原出煤了,李懷再出煤,這就是涼州學習太原,他又搶了上官可可,世人會認為,李懷是偷來的,或者上官可可帶來的技術。
李碌福那邊再配合一下,罵上幾句難聽的話,甚至可以告到皇爺爺那裡去。
當前這個有利形勢就可以繼續維持。
“那就挖煤燒磚吧。”李懷說道。
“燒磚?磚為什麼要燒?那不能燒吧?”上官可可大概是以為,李懷要把石磚放火裡燒。
“我是說把泥土燒成可以當建築材料用的磚。”李懷給她解釋道。
上官可可怪異的看著他,心裡暗想:這出去一趟,怎麼還把腦子燒壞了。
泥土怎麼可能變成磚呢。
三歲小孩都不信。
“你想想瓷器是用什麼做的。”李懷在她耳邊悄悄說了一句,便就走了,找樓小碗去了。
留在這裡,她也不解決問題。
上官可可陷入了沉思,瓷器自然是用泥土燒製的,這三歲小孩都知道。
“那,泥土真的能燒成磚?”
不對吧。
瓷器那麼脆,怎麼能當建築材料。
王爺肯定是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