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說這些還有意義嗎?”朱瞻基審視著楊士奇。
“有意義。別人不信遺詔,微臣卻是相信的。”楊士奇說著起身,直直跪在朱瞻基面前,畢恭畢敬叩首道:“微臣願誓死效忠殿下,拼上這條老命也要保殿下將來身登大寶!”
朱瞻基被楊士奇給搞懵了,盯著他看了半晌,方咬牙問道:“你到底是哪兒邊的?!”
“殿下無需多心,我等文官從來都是以維護皇統為天職的!”楊士奇滿臉正氣,沉聲說道:“所以我們既絕對忠於皇上,又會拼命維護國本!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瞻基愣愣的看著楊士奇,竟不知該說什麼是好。要知道,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歲月裡,以楊士奇為代表的文官集團,都絕對忠誠於他的父親,當時還是太子的朱高熾。甚至連朱高熾的太子之位,都是解縉那一代文官用命從先帝那裡換來的。
在隨後的近二十年裡,文官們為了保護太子殿下,不知多少人因此觸怒了先帝,得罪了漢王,遭到紀綱的逮捕。二十年裡,不知多少文官下了詔獄受盡折磨慘遭橫死妻離子散
然而們依然無怨無悔忠心不改,始終將保護太子視為壓倒一切的大事,這份巨大的忠誠不知讓朱瞻基羨慕了多少回,難道終於降臨到自己身上了?
“孤是國本嗎?”朱瞻基愣愣的看著楊士奇,好半天才沒頭沒腦憋出一句。
“殿下認為,自己不是國本嗎?”楊士奇微笑著反問一句。
“孤當然是國本!”朱瞻基打了個激靈,從心底吼了出來。
“那殿下還有什麼疑問?”楊士奇看看桌上的資治通鑑,正色道:“遍覽史書,殿下可曾看到過一例,有文官棄嫡長保庶幼的典故嗎?”
“那倒沒有。”朱瞻基輕撫著桌上的通鑑,緩緩搖頭。文官集團,尤其是漢朝以後的文官群體,是以儒家思想為教義的同道組成的集團。孔夫子的綱常倫理,在他們看來,就如天條一般不可違背,維護這套以儒家教條為準則的社會倫理,是文官集團不可推卸的天職!
所以嫡長繼承製在文官們看來是天經地義雷打不能動的,他們會豁出命去維護這條制度,因為這關乎他們的信仰和人生價值!
所以朱瞻基並不懷疑楊士奇的真心,只要對方認定自己是儲君,就不太可能再動什麼歪心思了。
。
朱瞻基面色數變,很快理清了前因後果,對楊士奇的態度也急劇的變化起來。他雙手將楊士奇扶起,面帶愧色道:“是孤不識好人了,學士千萬不要往心裡去,快快請起!”
楊士奇起身後,語重心長道:“眼下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殿下千萬不要灰心,看這次皇上對您的安排,說明您的地位還是非常牢固的,只要不再犯錯,沒有任何人能搶走您的儲君之位。”
“學士何以教我?”朱瞻基畢恭畢敬的起身抱拳道。他很清楚,接下來不知多長時間,自己將很難和外界聯絡,這些大學士就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謹遵父皇教誨,韜光養晦修身養性。過上幾年殿下再看,定會發現局面已是大不一樣。”楊士奇捻著鬍鬚不疾不徐的說道。
“哦?”朱瞻基有些狐疑的看一眼楊士奇,輕聲問道:“幾年之後,大明朝恐怕已是王仲德的天下,還會有我朱瞻基的立錐之地嗎?”
“呵呵,殿下執念了。”楊士奇搖頭笑笑,目光凌厲道:“微臣從沒聽說過,像王賢這樣的臣子,還可以得到善終的。”
“卻也有變成曹操的”朱瞻基幽幽說道。至此,太孫殿下再不懷疑楊士奇分毫,因為他意識到楊士奇之所以積極向自己靠攏,是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王賢。
“王賢不是曹操,他也成不了曹操。”楊士奇卻一臉篤定道:“那時先有十常侍之亂,後有黃巾之禍,繼而有董卓廢帝遷都,漢室衰微到了極點,天下人已經不再認獻帝為主了。這才給了曹孟德挾天子令諸侯的機會。”又頓一頓道:“然則我大明開國一甲子,雄君聖主輩出,天下歸心海內鹹服,王賢根本不可能取代朱家,他要是想要做曹操,天下共擊之!”
“也不能光指望人心向背,當年蒙古人入關,還有再往前的金國遼國,那些韃子能得到什麼人心?還不一樣佔據中原百十年?稱孤道寡當皇帝?”朱瞻基嘆氣道:“還有趙匡胤楊堅,難道說柴榮和宇文邕不是聖君雄主,不得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