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證據,但趙王堅信一定是王賢在從中搗鬼,因為普天之下,有能力這樣幫助太子,又願意輔佐太子的,只有王賢一人而已。
這下局面一下便萬分險惡起來,由原先的關門打狗,變成了現在的腹背受敵,趙王殿下和他手下眾將領感到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王爺,我們必須改變計劃,立即進攻北京,要趕在太子之前打下京城來!”高正紅著兩眼吼道。
“京城豈是那麼好打的?”劉強卻搖頭連連道:“那可是先帝營造了二十年的都城啊!別說咱們兵力不夠,就是再多上幾倍兵馬,沒有一年半載,也休想攻破北京城的城池啊!”頓一頓,田子和又補充道:“何況攻破了外城還有皇城,攻破了皇城,還有宮城,咱們根本不可能在太子率軍抵達前辦得到啊……”
“那就先把太子辦了!”高正咬牙道:“太子一死,京城可傳檄而定!”
“要是京城的軍隊趁機攻打通州怎麼辦?”劉強苦著臉道:“我們腹背受敵,焉能取勝?”
“實在不行,咱們往西去吧……”田子和小聲道。
“你放屁!”高正憤怒的拔劍道:“還沒打就想逃跑,信不信老子先宰了你!”
“放肆!”趙王猛地一拍桌案,才阻止了血濺當場的慘烈場面。
“咱們是絕對不能離開通州的,”這次,劉強卻和高正站在一邊,緩緩道:“咱們在通州,才能和北京分庭抗禮,把天下之爭簡化為兩城之爭。一旦離開通州,天下便為北京獨有,咱們就是無依無靠的流寇,唯有死路一條……”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老劉倒是說說,咱們到底怎麼才行?”陳凱忍不住悶聲道。
“這個……”劉強一下洩了氣道:“暫時我還沒計較……”
其實劉強心裡想的是,我們根本沒勝算了!從得知通州城的商人帶著糧草集體南下,他便知道人心向背,這天命,果然是在太子身上!趙王想楸逆天改命,只能說已經錯過了機會,而這種逆天改命的機會,向來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
朱高燧顯然比包括劉強在內的眾將領更加清醒,他已經明白,無論再怎麼掙扎,勝算都非常渺茫了。但他心中的不甘勝過一切,他不甘心就這樣承認失敗,不甘心看著太子登上皇位,自己成為可恥的叛賊,遺臭萬年……
眾將看著趙王殿下神情變幻數次,最終定格在滿臉的不甘和猙獰上!
趙王霍的站起來,咬牙切齒道:“孤意已決,整軍迎戰太子!”
儘管誰都知道,攻打北京城的意義更大,但趙王在兩個方案都希望渺茫的情況下,決然的選擇了和太子決戰!證明自己比兩個哥哥強,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執念!
無論如何,終究有了個決策,至少眾將不再如無頭蒼蠅一般,終於有個方向了……。
濟南城,太子殿下在英國公張輔、安遠侯柳升、山東布政使儲延、按察使魏源,以及跟隨他從南京而來的眾大臣,完成了遙祭大行皇帝的儀式,身穿重孝的眾君臣,便在靈堂外召開起了軍事會議,討論下一步的行動。
與北京城、通州城的情況類似,這裡也有不同的聲音存在,安遠侯柳升認為應當立即率軍北上,消滅在通州的趙王軍。英國公張輔認為,太子應當穩妥為重,暫時留在山東,等待各地勤王軍抵達再興北伐。而跟著太子從南京而來的眾大臣,居然提出返回南京,在南京繼位登基,以北京為行在……
兵敗濟寧之後,英國公並沒有馬上返回北京,這雖然有皇帝昏迷,無人下旨召回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英國公自己並不想回到漩渦之中,便一直待在濟南城,冷眼旁觀局勢發展,遙控京中張家的舉動。
等到張輗參與救駕,張家的態度已經明瞭,等到朱高熾北上濟南,英國公自然出現在迎接太子殿下的隊伍中。雖然他手中,只有幾千子弟兵而已,但身為大明第一公,天下將門領袖,他的態度就是天下武將的態度,沒有任何人敢輕忽。
所以張輔一開口,太子便傾向於留在濟南,但這顯然與王賢的既定路線不符,柳升與魏源對視一眼,後者微微點頭,便開口詢問張輔道:“不知公爺所謂時機成熟,指的是哪些?”
“自然是等到勤王的軍隊基本就位。”張輔面無表情道。他當然不希望朱高熾太早北上,想讓武將集團來收拾趙王,為新君立下這個大功,穩固勳貴們的地位。
“如今有公爺和侯爺的三萬大軍,夠不夠?”魏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