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待宋忠走後,立即與徐庶、諸葛亮商議,徐庶道:“不如引兵急攻襄陽,然後拒曹。”
劉備問道:“此乃景升兄基業,怎能攻其子嗣,奪其基業。!”
諸葛亮看劉備斷然拒絕,也明白襄陽城內蔡瑁久掌兵權,經營數十載,非輕易可拿下的,何況曹操大軍很快就要抵達,便道:“既然如此,不如退入江陵,再圖大事。”
劉備道:“只能如此。”
於是率帳下兵馬南下江陵,劉備駐紮新野七年,治理新野,百姓安居樂業,聞聽劉備南撤,也都要跟隨劉備南撤。
劉備不忍棄之,便和百姓一同南撤。樊城百姓一看,也要跟著。百姓拖家帶口,盡數跟隨。劉備帶十餘萬南撤。
徐庶、諸葛亮急忙來找劉備勸道:“主公,我們要想取江陵,必須急攻,若帶上十萬百姓,恐怕會耽誤我軍行軍速度,到時無法抵擋曹操。”
劉備道:“我知道,但百姓欲歸我,我怎能棄之不顧。”
劉備令將前時準備好藏於民間的船隻徵集起來,由關羽水軍登船,劉備下先讓百姓中的老人、小孩登船,關羽訓練的水軍除了水手何必要的守衛外,暫不登船,將百姓送到往江夏方向後,再返回繼續運送百姓。
劉備又派人往劉琦處求援,於路上接應。眾人勸劉備將家眷先送走,劉備道:“我家眷中並無老人,豈能先走,百姓信我方才跟隨,怎能自違誓言,不必多說。”
諸葛亮道:“雖是如此,主公家眷終究不可與百姓混雜,以免發生意外。”眾人附和。
劉備道:“既然如此,子龍,備之家眷,勞你照看。”
趙雲上前道:“必不負主公所託。”
關羽先引兵在漢水將木船排列,架起兩座浮橋,百姓盡數過漢水,而鄰長、鄉長、屯長各自將老人、孩子選出,送到關羽船上,沿漢水南下。
劉備望襄陽而來。
眾人抵達襄陽城下,劉備打馬來到城下喊道:“請劉琮出來搭話。”
守城兵馬報與劉琮,劉琮不敢回答,蔡瑁道:“不要理他,敢近城池便以箭射之。”
劉備連喊數次,無人理會,劉備嘆息一聲,打馬離去。
張飛道:“大哥何不趁機破襄陽,宰了劉琮和蔡瑁。”
劉備道:“縱然破城,於事無補,不過是生靈塗炭,更何況劉琮乃景升兄之子,安肯害之。”
張飛道:“大哥也太好心了,便宜這些賊子了。”
劉備繼續南撤,襄陽一些百姓紛紛逃出城外,棄劉琮而投靠劉備,荊州一些士族,帶著自己的家倦部屬,隨劉備逃亡。竟然又多了數萬人,如此行軍,行軍速度非常緩慢,一日不過行十餘里。
簡雍勸說劉備道:“如此行軍,未到江陵,曹操必然追上,不如輕騎前進,待破江陵,再來接應。”
劉備道:“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我何忍棄去!更何況,我一旦離開,百姓慌亂,兵士喪膽,如果曹操追上,必遭毒手。我在,尚可組織兵士抵擋,百姓才有生機。”
簡雍又道:“如此下去非良策。”
劉備思量了一會兒道:“不去江陵了,下令轉往江夏。”眾人大驚。
劉備胸有成竹,想到:“既然江夏是我的興起地,強去江陵乃就是逆天,不如早去江夏。”
當下令千人為一隊,分出五隊,每十里開始做飯,節約時間。
劉備又令百姓除了金銀細軟,沒人只留一件衣服,其餘盡數掩埋或丟棄,待到江夏再補償,劉備將所屬輜重除糧草外,多餘的兵器、鎧甲沉入水底,空出的車子載老弱民眾,如此,行程稍快。
劉琦收到侯印驚疑不已問道:“如此說來,我父親已經離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