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口軍學的師生對楊開遠有一個一致的評價:保守!
特別是一些激進些的青年,都公開嚷嚷著“三將軍遼口戰後無名局”了。的確,在宗潁的北伐戰爭中楊開遠的表現很難讓這些年輕人滿意,而在真定大敗以後,他的保守更是讓所有熱血青年覺得難受。
“明明才三十幾,卻比六七十歲時的种師道還畏首畏尾!”
這種言論居然出現在遼口的公開場合中,讓一些軍學高層憤憤不平,畢竟遠在塘沽的楊開遠還掛著遼口軍學副山長的名頭呢。不過楊開遠聽到這些話以後卻一笑置之。
“三哥的確很保守,甚至太保守了。”楊應麒私下也這麼說過,“不過有他在塘沽,至少讓人放心啊。”
塘沽不像太原,擁有山川阻隔之險要,雖然河流和灘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背靠大海能讓塘沽沒有後顧之憂,漢軍的水師優勢也能成功阻擊金人順流而下,不過,作為一個位於大河入海口的城市,要想穩穩守住實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楊開遠面對的是大金最能打的東路軍。在真定之敗後的那段日子裡,塘沽其實是經歷了非常難過的歲月。凡是經歷過這段歲月的將領,無不為熱血青年對楊開遠的非難鳴不平。
“說的那麼好聽!要真有那本事,你們來打!”
這當然只是一時的氣話。
可是將官們在塘沽軍營中的憤憤,並不能堵住軍學熱血青年肆無忌憚的嘴巴。對年輕人來說,沒有失敗從來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令人滿意的結果應該是勝利,勝利,勝利!
當說到這個問題上時,忽然有人發現:“三將軍貌似都沒打過一場勝仗……”
這真是一個了不得的發現!的確,從某個意義上來說,遼口之戰以後迅速崛起,風頭曾蓋過曹、蕭的楊開遠確實沒有打過一場“勝仗”。遼口之戰,也可以說是勝利了,也可以說是打和了,但確切點來說也不過是守住了。
“一個連勝仗都沒打過的將軍,居然也稱為名將?”刻薄點的年輕人開始叫囂起來。
如果說保守這個評價塘沽的將官們還可以忍受,那麼這種刻薄的言論就實在讓許多熱愛著楊開遠的將官忍無可忍了!
“這幫兔崽子!打過幾場仗!就知道叫囂!”
“算了。”楊開遠總是安慰這些為自己憤憤不平的下屬:“由得他們說去。”
“可是……三將軍你再怎麼大度,這事也不能不管啊!再這麼下去,且不說三將軍你的名聲,就是軍學的風氣也會被敗壞的。”
“可是,他們也沒說錯啊。我確實沒打過什麼勝仗。”
楊開遠非常明白自己要幹什麼,他守塘沽的理念也不完全是從塘沽本身出發,而是從整個戰略甚至是整個政略層面出發。
“守住塘沽有什麼好處?守住了塘沽,燕京的兵馬就不能全力向南征服山東,也不能全力向東救援東北。”
所以,楊開遠只要牢牢守住了塘沽,就相當於在金軍東路軍的心臟旁邊安了一顆毒瘤!讓這個當世數一數二的大軍團無法爆發出它的全部力量。而這顆毒瘤的威力,作為敵人的宗輔、宗弼等人理解得比遼口軍學任何一個人都深刻!也不知道有多少個白天和黑夜,宗輔和宗弼都是望著塘沽的方向深惡痛絕地怒吼!沒錯,楊開遠是很保守,進攻也很不積極,但他就算再不積極,只要塘沽一天還在那裡,就會對燕京構成巨大的威脅!宗輔和宗弼就不得不花費大量的兵力來圍堵他!
“守住塘沽還有第二個好處,那就是讓大哥在東北放心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