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彥衝進逼遼陽府的同時,另有一支軍隊進入遼西走廊,扼住了宗輔部東進的道路。遼西走廊如今已是漢民的天下,所以漢部兵馬一到,當地的村寨便群相響應,和大軍一起結成三十六座連珠砦,將遼西走廊完全切斷。
折彥沖和楊應麒在東北組織大攻勢時,中原這邊的民政便由陳正匯、王師中、虞琪等人組成一個文官集團主理,塘沽、河東和齊魯三大軍區分別由楊開遠、曹廣弼和宗潁部署防禦措施。楊應麒在東北開展的政略,主動傳回山東的訊息不多,但折彥衝進軍的威勢卻透過戰報及時地向塘沽、山東和河東飛遞!
遼陽府平定了!
來遠城平定了!
瀋州歸正了!
鹹州平定了!
通州易幟了!
柳河平定了!
漢部主力大軍到達信州了!
黃龍府包圍戰打響了!
一封封的捷報頻密得令中原的將士和官吏都有應接不暇之感!他們預感到漢部會取得優勢,可沒人想到優勢會這麼明顯!這讓中原的文武士人在震驚折彥衝的武功之餘也產生了極度樂觀的情緒!
“大反攻!大反攻!”
“響應大將軍!”
“規復中原!”
“收復兩河!”
“平定燕雲!”
武將們的呼聲越來越高,到後來甚至連文官們受到感染也跟著激動起來。是啊,該反攻了,該反攻了!漢民們沉寂得太久了,如果說漢部舊屬的進取精神是出於擴張的野心,那中原文武出兵的熱情就是出於報仇的慾望!
當初折彥衝、楊應麒與曹廣弼會面後,決定了先東北後燕雲的策略,由楊開遠切斷遼西走廊,然後折彥衝以漢部主力對遼河流域發動大攻勢,河東、塘沽和山東的兵勢在這段期間主要負責牽制燕雲的宗翰、宗輔,避免他們調兵救援老家會寧。只要會寧攻陷,那宗翰和宗輔都將成為喪家之犬,到時再以東北軍勢、中原軍勢如鉗子般夾擊燕雲,女真計程車氣非崩潰不可!
這個大戰略本是新漢政權軍方高層的共識。但東北方面的勝利來的太快,來得太大,中原方面的官吏和兵將受到鼓舞無不歡躍,認為中原軍勢也應該配合東北的勝利發動進攻!
可是,事情有那麼簡單麼?
遼河流域的勝利看似輕易,其實卻是集中了漢部大部分人力、物力才取得的成果,其中人力方面不但包括折彥衝所率領的戰鬥隊伍,更包括楊應麒所率領的行政隊伍、後勤隊伍和情報隊伍。可以說為了在東北取得大勝,漢部埋伏了多年的棋子全用上了,漢部高層的心力也都花在這上面了。
中原方面的戰鬥隊伍雖然沒有調往東北,但戰爭的發動並不僅僅是戰鬥隊伍本身的事情。新漢政權要同時進行兩方面的作戰,除了後勤配合能否做到像東北那樣高效這一點很有疑問之外,還要顧忌太過驚人的軍事成果影響了南宋、西夏的態度!
這時新漢政權在中原的軍事力量主要有三部,那就是曹廣弼所領導的河東軍、楊開遠所領導的燕雲軍和以宗潁為領導的齊魯軍,以及十幾支由這三大軍區分別羈糜、還來不及整合進正規軍隊的義軍。其中齊魯軍的內部情況又較河東、燕雲軍更為複雜,宗潁對齊魯軍的控制力最弱,如果沒有漢部中樞的授權,宗潁是很難指揮得動劉錡和趙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