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安靜下來後,如來又是開口道:“行無間,落無間,這無色無慾的無間地獄倒是這世間唯一能困住這六耳獼猴的地方了。”
若是此時佛修聽到此話,定會無比驚訝,行無間,落無間!此地竟然便是傳說中的十八層地獄!世間大部分佛修都認為,“無色無慾”是對修行境界的形容,是透過不懈的修行,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才有機會達到的境界。
但誰能想到,無色無慾不僅不是所謂的極樂淨土中的精神,反而是十八層地獄的真正稱謂。
須知,佛家將三千世界皆命名為“六慾界”。並將“欲界”包裹其中,而最上層便是“無*”,這就是所謂的“三界”。
“無*”和“欲界”並不是對地理區域的命名,顧名思義,“欲界”是諸般慾望的集合,為諸般生靈特別是人類所有,“*”便是一切色相,一切物質的集合。
而“無色無慾”自然就是超脫其上的至高境界,進入“無*”的惡鬼,將體驗到真正的“無間地獄”,即便是飛出十萬八千里,也不過是隻邁出了一步,即便在裡面呆上一億年,也不過是隻過了一瞬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行無間,時無間,是謂“無間地獄”。
在這無間地獄中沒有任何東西存在,就是時間與空間,這些最基本的概念也被抽離。依託於其上的所有一切,都開始逐漸崩塌,而且這種崩塌將永遠沒有盡頭。
無間之道,滄海之遠,玄冥之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生死,可是這種永生比死更恐怖,如果不會死亡,便無需努力求存;如果沒有敵人,又何必奮力鬥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因為太過自然,反而讓人忽略了其價值,像是空氣一樣,可當這一切都沒有了,這一切都沒有了意義,那又為何生存,為何死去?
而這裡,也是天下間唯一能困住這眼通天下,耳達八方的彌猴王的地方,否則,只要有一丁點的事物出現,這彌猴王就能推斷出世間一切事物因果,知曉天地之事,此謂“因果禪”論因果之道,就是西天因果佛也無法與之比擬!
此時地藏王又是回到:“即是事情瞭解,二位,請吧!”說罷,地藏雙手一揮,眼前的景象消失不見。
“哎,罷了,即是如此,就不打擾師弟了。”
“老道亦告退了。”說罷,一陣清風吹來,二人消失不見。
如來二人走後,只見諦聽探頭問道:“菩薩,那獼猴真的會被永遠困在無間地獄中?這無間地獄就真沒有出來的辦法嗎?”
聞言,地藏王菩薩只回了兩個字:“悟空。”
諦聽渾身一抖,似乎聯想起了很糟糕的回憶:“唉,您什麼都好,就是喜歡打啞謎!我當然知道,只要修成‘四禪八定’,堪破‘空即是色’的真意,就能在無*中自在往來。可悟空又談何容易,連您都才勉強達到這個境界。”
所謂四禪八定。即是“禪定”,是佛門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四八並舉,正好是與無*相對,在無空界為禪,在無*為定。又可分為“四禪定”與“四空定”。
四禪定在於“悟色”,四空定在於“悟空”。
《心經》有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描述的便是四重境界,而且是層層深入,直至最高境界。
明悟了“相由心生”,堪破諸般色相,達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就不再受諸般酷刑的折磨,得到了大自在,這便是“悟色”,許多有大智慧大毅力的高僧大德,只要持續不斷的修行,都能達到這個境界。
不過“悟空”的真意乃是另一重境界,所謂明心見性,此境界與修為無關,若是悟不透,哪怕是渡過天劫,成就羅漢果位,甚至修成真佛之身,也未必能明悟“空即是色”。
“悟空”之難,可見一斑。
聽得諦聽之話,地藏王菩薩笑了笑,約莫片刻後,其又緩緩開口:“其實,走不走的出來又怎樣呢?
於它而言,人間地府俱相似,一如漂泊在異鄉。他的心不知在何方,自然走不到任何地方。就如那井底之蛙,當他費勁千辛萬苦,沿著光滑的井壁爬出井外,終於見到了無垠廣闊的星空,又有誰知道,它當初嚮往的不過是小小一片圓形的天空,追逐的不過是那唯一的星辰。
淺陋如它,曾誤以為那便是整個天空的形狀,誤以為星星只有一顆。如今它再也不知道天空的形狀,於無盡星海之中,再也找不到屬於他的那顆星星。恍然間明白,屬於它的,只有那一口老井。
這獼猴走不出這無*,一如我走不出這地獄,他在等一顆星星,讓他走出此界的星星,或許當那顆血色妖星的光芒照進這無*中時,這獼猴便會順著那星光走出無*。到那時,或許吾也會找到離開這地獄界的理由。”
“行了,行了,菩薩,越說我越糊塗,這無*中萬物不存,哪來的星光?哎,真是搞不懂您。。”
“呵,覺而不明,是為大智,你不是不明白,只是不願意去明白罷了,你生而覺明之智,雙耳可知天下事,以你的悟性又怎會不明白。你不願去明白,一如當年,這獼猴與那石猴之事,你明明明白卻寧願自己不明白。佛經雲:....”
“澳!菩薩還是趕緊去封印處看看罷,我還是接著睡覺了。比起去明白那廢話連篇的佛經,我還是一直趴在您腳下睡覺的好。”聽得地藏王又要將那無聊至極的佛經,諦聽趕緊打了個哈欠,閉上了雙目,慵懶的說到。
“呵呵,你啊,是啊,若是可以,我倒是願意你一直趴在我腳下睡覺,這獼猴一直在這無*中睡覺,吾亦坐於這幽冥中悟道,只是,世間安得寧靜啊。”
“你且在這待著片刻,吾去去便來。”說罷,一整梵音響起,地藏消失不見。
地藏消失之後,地上俯臥的諦聽卻是眯起了雙眼,看向剛剛折射六耳獼猴的境面出現之處,隱約間有低低的呢喃聲響起:“覺而不明嗎?我倒是寧願聽不見這世間萬物,悟不透這諸天萬法。你遮住雙眼,封住六隻神耳,怕也是如此吧,其實我有時候還挺羨慕你在裡面什麼都聽不到,就是裡面有點太無聊了,現在一天不停菩薩唸叨兩句,我還真有點受不了。”隨後諦聽雙眼再度閉上,洞府之中響起一聲聲細微的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