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聯邦也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弱,他們在萊茵蘭地區部署了七萬軍隊,再加上比利時部署的五萬軍隊,總兵力高達十二萬。
只要戰爭拖上一兩個月,奧地利的援兵就上來了。普俄戰爭大家都看到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兩個大國決戰,動則都是上百萬軍隊。
一旦戰爭爆發,短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分出勝負。奧地利還有一幫盟友可以分擔壓力,我們卻只能孤軍奮戰,英國人是指望不上的。
指望奧地利政府妥協,那完全是一廂情願。坐視我們吞併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哈布斯堡王朝還憑什麼統治德意志地區?”
經濟大臣的擔心,也正是眾人猶豫的原因。把希望寄託在奧地利的妥協上,本身就不靠譜。
單獨對上任何敵人,大家都對法蘭西有信心,可問題是敵人要玩群毆啊!
這年頭歐洲大陸上的國家都比較能打,即便是彈丸小國的比利時,那也是能夠拉出十幾萬軍隊的。
體量更大的北歐聯邦,只要協調好了內部關係,一百萬軍隊都能拉出來。
奧地利就更不用說,反正輕輕鬆鬆幾百萬。要是別的國家也跟著湊熱鬧,法蘭西要面對的敵人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法軍再能打,也架不住蟻多咬死象。
何況法軍也沒那麼能打,法軍在海外殖民地的表現,已經讓不少政府高層對法軍的戰鬥力產生了懷疑。
一對一能贏,沒有任何價值,歐陸大戰一旦爆發,他們要面對的敵人至少兩倍以上,甚至三四倍都有可能。
外交大臣卡雷爾·卡德萊茨打斷道:“諸位,你們扯得太遠了。搞得好像我們只要和英國人結盟,就一定要發起歐陸戰爭似的。
事實上,這完全是兩件事。現在討論的只是要不要和英國人結盟,至於向中歐擴張,那是未來的事情。
就個人而言,我是贊同和英國人結盟的。法蘭西要擺脫被孤立的局面,需要更多的盟友。
或許英國人居心叵測,這個時候和我們結盟,只是抗衡俄奧兩國在中亞給他們的壓力。
但是除了英國人外,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不指望英國人真的支援我們向中歐擴張,只要我們向東進的時候,他們不加入反法同盟就行了。
況且,和英國人結盟,不等於我們就真的要配合他們了。
奧地利在中亞沒有利益,參與進去完全是因為俄奧同盟,他們也不可能為了俄國人的利益就和英國人開戰的。
英國人要我們牽制奧地利,那就象徵式做做樣子。反正奧地利人也想促成英俄戰爭爆發,我們完全可以合作。”
現實很殘酷,但必須要去面對。法蘭西確實強大,並且還強大到沒朋友。
英國人的許諾可能兌不了現,可是多了這個盟友,法國政府的外交環境將大幅度改善。
本質上雙方就是各取所需,不給拖後腿,那就對得起這一紙盟約了。
……
維也納宮,自從收到英法有意結盟的訊息,弗朗茨整個人都不好了。
看似歐洲形成兩大對立陣營,實際上地理位置上就決定了,俄國人可以躲在後方,奧地利必須要獨自承擔兩個大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