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可以參考後世的某些山寨企業,中低端的工業產品都是輕鬆仿造,到了高科技領域就抓瞎了。
樣品擺在眼前,技術也逆向推演了出來,就是生產不出來。要知道技術壁壘,可是比專利壁壘更加難以突破的鴻溝。
進入19世紀末期後,歐洲各國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不僅僅只是存在於理念上,而是反應在了工業領域上。
英法奧各自點開的科技樹不一樣,大家都在某些領域擁有自己的優勢,飛機制造恰好是英法的偏科領域。
權衡了一番利弊過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
“賣吧!不過要加以限制,讓俄國人保證飛機不會外流。外交部派人盯著,儘可能的延遲飛機技術擴散時間。”
只要是有出口,飛機制造技術擴散就是必然的。就算是英法不仿造,俄國人自己也會拆卸研究。
奧地利出口到俄羅斯的武器裝備,都沒有逃脫過被研究的命運。不僅要被研究,沙皇政府甚至還進行過仿造。
儘管俄奧基礎工業體系一樣,但是雙方的工業水準早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在絕大多數時候,俄國人仿造出來的武器裝備,生產成本都會比進口貴得多。
在這種背景下,即便是沙皇政府一直想要擺脫軍工上對奧地利的依賴,最後都敗在了錢包上。
普通的武器裝備都是如此,技術含量高的飛機就更不用說了。弗朗茨敢斷言,就算是把技術圖紙送給俄國人,沒有三五年功夫他們都吃不透。
只要成品不落入法國人手中,就算是法俄兩國暗地裡勾搭,最多也就派出幾個軍工專家前往研究,再多就無法保密了。
和集中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起參與研究相比,僅僅只有個別人參與研究,效率無疑要低得多。
尤其是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非常容易被遺漏掉。能不能在戰爭結束之前,搞出來都是一個未知數。
況且,就算是搞出來了,飛機技術也是分代的。出口給俄國人的飛機,只要能夠對付飛艇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太先進。
……
倫敦,在輪船的轟鳴之後,一艘豪華的客輪上走下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再次抵達霧都,卡雷爾·卡德萊茨的心情是沉重的。連帶著對分列兩旁的歡迎佇列,也不怎麼感冒。
作為法蘭西唯一的盟友,英國政府自然是法國外交部公關的重心。為了表示對英國人的高度重視,卡雷爾·卡德萊茨都親自出馬了。
可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的打算基本上是作廢了。英國人只是常規性接待,並沒有搞出盛大歡迎儀式來。
由不得卡雷爾·卡德萊茨不多想。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如果英國人有意支援法蘭西,必然要釋放一個友好的姿態出來。
現實非常的殘酷,英國人不冷不熱的態度,給卡雷爾·卡德萊茨的倫敦之行潑了一盆冷水。
拖著疲憊的身體,照例參加了歡迎宴會。果然沒有發生意外,別說王室成員了,就連英國政府高層都沒有出席,當然負責接待的外交官不算。
……
午夜時分,法蘭西駐倫敦使館中,卡雷爾·卡德萊茨嚴肅的問道:“剛剛在宴會上,我發現喬治的神色有些不對。倫敦最近發生了什麼?。”
察言觀色是外交官的基本技能,作為外交大臣的卡雷爾·卡德萊茨自然不陌生。
只不過掩蓋情緒,同樣也是外交官的本能。覺察到了喬治的異樣過後,立即引起了卡雷爾·卡德萊茨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