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更是如此,除了對付飛艇順溜之外,奧軍飛機也沒有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這年頭大家對飛機的認知都停留在飛行表演上,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飛機和飛機之間,技術差距也是巨大的。
單純從對付飛艇來看,絕大部分飛機都能夠做到。反正飛機有靈活性優勢,只要續航力夠持久,載重量有兩三百斤就夠了。
老者無奈的解釋道:“公爵閣下,一款武器從設計到投入使用,中間有很多環節,需要大量的時間,沒有三五年功夫根本就做不到。
就算是戰場上局勢緊急,我們直接省掉武器測試的時間,但設計和工業生產的時間卻是不可能壓縮的。
即便是最理想的狀態,我們生產出新式機槍,也是三個月後的事情;至於飛機,能夠在半年之內搞出來都算是上帝保佑。”
三個月、半年,這樣速度確實非常快了。要是真能夠在這麼多短的時間內搞出來,那絕對是一個奇蹟。
畢竟現在才1890年,即便是弗朗茨的蝴蝶效應加快了科技的發展步伐,但這主要針對的是奧地利,法蘭西只是跟著被動發展。
相對於歷史同期而言,法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就算是發展加速了,也不可能超過十年,還不至於出現質的差距。
……
世界不會圍繞著一個國家轉,不管法國人的新裝備研發進度怎麼樣,戰爭都是要繼續的。
因為政治的需要,法國政府掩蓋之前進攻的慘敗。既然沒有戰敗,自然也不會追究責任,烏迪諾上將幸運的逃過了上軍事法庭的命運。
軍事法庭不用上了,不等於不追究責任了。現在烏迪諾上還是敵前指揮,只是因為指揮系統調整的過渡期需要。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法軍內部肯定是要追究責任的。作為事件的直接責任人,烏迪諾上將回家帶孫子只是時間問題。
法軍指揮部,自從收到進攻失利的訊息,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元帥就第一時間趕到了前線主持大局。
看著一幫要死不活的軍官,帕特里斯·麥克馬洪猛的一拍桌子,厲聲呵斥道:“一個個的都好好照照鏡子,看看你們現在的表現,還像不像一個軍人。
知不知道,法蘭西的臉都要被你們給丟光了。尤其是你烏迪諾,是不是忘了之前給我的保證?
不就是吃了一次虧麼,後面找機會向敵人討回來就行了。莫不是認為自己快要退役了,可以肆無忌憚的混日子。
我告訴你們,不想自己下半生揹負著罵名過日子,就給我打起精神來。都給我記住了,失敗的恥辱只能用鮮血和勝利來洗刷。”
事實上,法軍官兵的軍心士氣低迷,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傷亡慘重。
幾萬人的傷亡,大家又不是沒有遇到過,還不至於令人絕望;真正令眾人感到絕望的,還是對戰爭前景不樂觀。
除了第一天進攻損失慘重外,後面的幾天再也沒有爆發全線大戰,可是小規模交戰卻每天都在發生。
不交手不知道,一交手大家才猛然間發現:原來奧地利軍隊根本就不是政府宣傳中那麼腐朽無能,反而是一隻下山猛虎。
在琳琳碎碎的交戰中,雙方打出了1.3:1的戰績。法軍是的1.3,這讓自詡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軍官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
這可不是攻防戰,而是發生在野外的直接碰撞。大家無奈的發現,在同等的兵力之下,法軍已經不是奧軍的對手。
當然,這是法軍最近低迷士氣也有一定的關係,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瘋狂擴軍的後遺症。
即便是所謂的精銳部隊,其中也有最少五分之一的新兵,戰鬥力不可避免的發生下滑。
這年頭訊息傳遞不便,法國政府也不可能替奧地利做宣傳,以至於這幫軍方的中高層,也沒有搞清楚奧地利兵役制度的特殊性。
大家透過腦補判斷,想當然的認為大家都是擴軍後的部隊,都有一幫新兵拖後腿。
看到在同等條件下,法軍被奧軍壓著打,並且還不是個例,蔓延數百里的戰線上都如此。
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法軍指揮官,自然對這場戰爭沒有了信心。當然,這種誤判和知道真相,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反正事實已經證明了,在同等兵力下,擴軍後的法軍幹不贏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