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一次經驗教訓後,亞歷山大三世意識到了農業對俄國的重要性,對國際糧食市場上的變動更是格外關注。
“法國人公佈的大農場計劃,你們怎麼看?”
農業大臣鮑爾沙克苦澀的說道:“這簡直是糟糕透了。目前歐洲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是不列顛、北德意志和義大利地區。
剩下的瑞士、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雖然也是糧食進口國,但是他們的需求量非常有限,加起來都不到百分之十。
如果讓法國人的糧食自足計劃成功,國際糧食出口市場將萎縮至少五分之一。
沒有了這部分市場,新一輪的糧食產能過剩,註定會在歐洲爆發。
作為歐洲最大的原糧出口國,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我們必然會損失慘重,甚至爆發新一輪的農民破產潮。”
亞歷山大三世眉頭一皺,這些道理誰都知道,他想要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在這裡聽抱怨。
“有辦法避免最糟糕的情況出現麼?”
亞歷山大三世期待的問。
可惜看出問題容易,要解決問題難。這是大勢所趨,不是僅憑個人能力,就能夠化解的。
鮑爾沙克搖了搖頭:“國際市場萎縮,這不是農業部能夠左右的。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透過外交手段,令法國人放棄大農場計劃。”
踢皮球,農業部沒有辦法應對農業危機,不得不寄希望於外交部。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法國人已經退出自由貿易體系,就算是國際糧食價格下跌倒谷底,他們也可以採取關稅壁壘,保證國內市場免受衝擊。
實現了糧食自足,法國政府每年都可以節省大量的外匯支出,扭轉目前的貿易逆差局面,我實在是想不到法國人放棄的理由。
與其指望法國人腦子進水,放棄大農場計劃,還不如現在開始想辦法削減糧食產能,或者是擴大市場需求。”
面對踢過來的皮球,外交大臣奧斯卡·希門尼斯毫不猶豫的進行了回擊。
俄奧兩國都是法蘭西在歐洲大陸上的競爭對手,在打擊競爭對手的同時,還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法國政府沒有道理不幹。
別說俄國人過去施壓,就算是歐洲各國一起施壓,法國人也不會放棄。
農業大臣鮑爾沙克義正言辭的拒絕道:“國內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足有五六千萬之多,讓這麼多人一起削減產能,根本就不可能。
擴大市場更是一個笑話,難道國內的糧食需求市場沒有擴大麼?
然而,伴隨著市場擴充的同時,我們的糧食產能也在同步增長,甚至增長的速度還要更快一些。
這還是建立在國內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的前提下,如果採用最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國內的糧食產能還能夠提升三分之一。
要不是考慮到糧食產能增加後,找不到銷路,農業部早就推廣新技術了。”
儘管話不怎麼好聽,但是亞歷山大三世清楚,這說得是事實,削減產能和擴大市場都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