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戰火開始燃燒,倫敦政府的麻煩也來了。敵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不和他們直接交鋒,反而去尋波斯政府的晦氣。
要知道波斯政府肯簽訂賣國條約,除了軍事上的威脅+外交訛詐外,還有英國政府承諾:解決外交上的難題。
換句話說就是英國人拿到了波斯的外交權,包攬波斯帝國的涉外事務。
現在該不列顛履行承諾了,然而英國政府卻無能為力。密約之所以是密約,那就是因為見不得光。
俄奧兩國裝傻充愣,直接無視密約的存在,要波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就讓倫敦政府為難了。
“自由貿易”是不列顛的一面旗幟,作為自由貿易體系的最大受益者,英國政府不可能跳出來阻礙自由貿易。
自己打自己的臉只是小問題,萬一把自由貿易體系搞垮了,那就是損失大了。
格萊斯頓問道:“俄國人還沒有停下在中亞的小動作麼?”
外交大臣喬治搖了搖頭:“還是老樣子,俄國人一點兒收斂的意思都沒有,前不久哥薩克騎兵還洗劫了布哈拉汗國的一個小部落。”
格萊斯頓眉頭皺得更緊了,何止是沒有效果,分明是在變本加厲。
如果不能打擊俄國人的囂張氣焰,中亞各國又要開始重新考慮戰隊問題了。
沙皇政府也不算是隻會打打殺殺的莽夫,外交上手段雖然有所欠缺,但也是有外交的。
誰也不能夠保證,俄國人會不會在當地扶持親俄派掌權,採取更加緩和的方式吞併中亞地區。
尤其是現在,俄羅斯帝國正處於虛弱狀態,不適合挑起戰爭,外交手段更顯得重要。
這一點從最近幾年,沙皇政府內部的權力構架就可以看出來,外交大臣在政府中的話語權正在與日俱增,僅此於財政大臣。
猶豫了一會兒功夫後,格萊斯頓做出了決定:“直接和俄國人攤牌,告訴沙皇政府:
要麼停止在中亞地區的小動作,並且保證不在中亞地區擴張;要麼就在中亞地區打一仗!
同時派人加入俄奧波三方談判,儘可能的破壞掉。”
現在不解決中亞問題,等俄國人恢復了元氣,那就更難解決了。
相比之下,波斯的利益還是小問題。本質上就是一次試探,獨吞波斯利益還是太拉仇恨了。
……
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不等英國人插手,俄奧波三國談判就落下了帷幕。
1885年4月28日,迫於俄奧兩國施加的外交壓力,加上談判桌上一陣忽悠,負責談判的波斯官員迷迷糊糊就簽訂了《三國自由貿易協定》。
或許也不是參與談判的波斯官員是故意迷糊的,對比英波密約處處充斥著不平等的內容,《三國自由貿易協定》就要和諧得多了。
沒有那麼多附加條件,從表面上來看,大家是公平交易,沒有直接侵犯波斯帝國的主權。
波斯政府也不全是傻子,同樣有不少聰明人,能夠區分出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
對比簽訂英波密約的蠢貨,這位故意“迷糊”的波斯官員,就要聰明得多。
沒有傻乎乎的被俄奧牽著鼻子走,直接照搬了“自由貿易體系”中各國的約定。
對朝不保夕的波斯帝國來說,能夠拿到一份看起來平等的條約,那已經是一次偉大的外交勝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