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戰鬥,普軍也不是沒有損失,毛奇手中的兵力恐怕和俄軍相差無幾。想要分兵增援其他戰場,也很難做到。
普軍一旦分兵,這些俄軍就會立即撲過去,奪取華沙地區。
毛奇不敢放棄華沙地區,丟了華沙地區也就丟了波蘭。無論是政治影響,還是軍事影響都不是柏林政府能夠承受的。
戰前總參謀判斷普波聯邦的兩分勝算,那是建立在華沙會戰普軍全勝的前提下,毛奇必須要把俄第三軍、第六軍一起幹掉。
正常情況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毛奇應該是意識到了沒有把握,才會提前動手,不給俄國人集結兵力的時間。”
從軍事上來看,毛奇的做法肯定沒錯。等俄軍集結了起來,就算是送上門來了,他們也吃不下,先下手為強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正確的選擇不等於最後的勝利,實力上的差距,不是靠個人就能夠彌補的。
如果只是考慮軍事,現在放棄華沙地區,先幹掉南線的俄軍,再回來決戰才是最佳選擇。
實際上,這根本就做不到。普軍中還有大量的波蘭士兵,毛奇敢不戰而棄華沙,波蘭士兵就要譁變了。
財政大臣卡爾質疑道:“這恐怕未必吧!普波聯邦已經全面動員,很多退役的老將都重新回到部隊,軍校的學生也提前畢業,進入了軍隊服役。
這些新編部隊訓練不足,戰鬥力堪憂,可是用來守城、拖延時間總是可以的。”
阿爾布雷希特點了點頭:“柏林或許能夠守得住,但是波茲南絕對守不住。戰爭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波蘭人已經靠不住了。
東普魯士會戰俄國人有海軍有事,普軍也沒有勝算,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普波聯邦輸不起,無論是哪裡被俄國人突破,華沙地區的普軍都會變成孤軍。”
人心是最複雜的,忠誠也是有價的。
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是政府說出來的。俄國人都兵臨城下,政府還說堅持就是勝利,誰會信啊?
普波聯邦才建立幾年時間,國民忠誠度根本就沒來得及培養。人心亂了,那就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沙皇政府統治波蘭地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當地也不是完全沒有根基,資本家、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和俄國人暗地裡有勾搭,再正常不過了。
……
略加思索過後,弗朗茨做出了決定:“既然大局已定,我們就不要插手了。讓移民署做好準備,新一輪的移民潮那是就要爆發了。
這次移民非比尋常,裡面有大量的退役士兵,必須要做好篩選工作,不要讓極端主義分子混進來。”
沒辦法,這年頭歐洲思想界就是一團亂麻,各種思想橫行,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空想主義。
尤其是戰亂地區,更是各種極端主義思想的高發地。奧地利吸收移民是為了發展殖民地經濟,可不是為了試驗新思想。
“是,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