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動大家移民,維也納政府也是操碎了心。很多殖民公司招募移民,都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移民,另一種是前往非洲務工。
大部分人都會選第二種,即便是直接移民的維也納政府會補貼安家費,也無法動搖大家的決心。
很多人還幻想著在非洲大陸拼搏幾年,存夠了錢就回老家置業。現實卻是在非洲大陸生活幾年後,大部分人都留下了。
沒有辦法,收入是關鍵。非洲大陸缺乏勞動力,普通工人的待遇自然比本土高。
拿慣了高工資後,再回去拿低工資,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殖民政府可是鼓勵大家帶家屬的。現在的非洲已經不是蠻荒之地,不少人為了生活方便,還會舉家前往殖民地。
弗朗茨點了點頭:“移民工作,繼續抓緊。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一旦經濟危機結束,後面再想要有這麼多移民,可就不容易了。
國外的的情況怎麼樣,巴黎會議進行到了那一步,短期內各國有沒有可能達成共識?”
“是,陛下!殖民部已經制定的計劃,會盡可能在經濟危機中吸收移民。”斯蒂芬回答道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歐洲各國都深陷經濟中,現在大家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不過,總體上局勢還是穩定住了。法國人已經鎮壓了義大利人起義,拿破崙四世直接軍管了巴黎,反對派有心搗亂,也無力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普德關係急劇惡化,因為萊茵蘭起義的爆發,直接捅破了維繫兩國關係的最後一層窗戶紙。
按照約定,萊茵蘭起義爆發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臨近條約上的交接期,德意志聯邦政府想要提前交接,遭到柏林政府拒絕。
為了獲得更多的移民,普魯士人派兵鎮壓了起義,強制遷移了大量人口離開。
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柏林政府基本上已經掏空了萊茵蘭地區的精華,工程師、科學家、醫生、教師這些人才,幾乎是一網打盡。
在歐洲各國的干預下,柏林政府才剛剛和德意志聯邦帝國進行交接,只是這個進度非常的慢。
初步估計,柏林政府可能會拖到年後。現在他們還在利用最後的時間挖人,或許德意志聯邦帝國接收的時候,當地就連技術工人都沒了。
受經濟危機影響,巴黎會議進行的非常不順利。各國政府的心思都不在會議上,甚至有人還異想天開的想透過殖民地轉嫁危機。
在殖民地爭奪中,大家是各不相讓。加上英國人又在故意搞事情,似乎是想要混水摸魚,讓巴黎會議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弗朗茨點了點頭,普魯士王國從萊茵蘭地區弄走了上百萬移民,德意志聯邦帝國能爽才怪。
這都是在挖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牆角,萊茵蘭地區最寶貴的不是礦產資源,而是這些高素質人才。雙方沒有直接開打,都已經算是很剋制了。
至於英國人故意在各國間留下隱患,這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要是他們不幹,弗朗茨才會覺得有問題。
巴黎和會是為了調解各國矛盾、減少國際衝突召開的不假,但是站在英國人立場上,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減少他們自己和各國的衝突。
別的殖民帝國會不會發生衝突,這關他們什麼事?故意挑撥各國關係,完全是約翰牛的習慣性操作。
要是歐洲各國的矛盾都沒有了,大家和平共處、睦鄰友好,倫敦政府還睡得著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