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波蘭地區的穩定,前不久沙皇政府下令從波蘭地區徵兵,企圖將這些人調離波蘭地區,可是計劃剛剛開始起義就發生了。
俄國軍隊依然忠誠於沙皇,革命黨還影響不到軍隊中,些許叛亂動不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只要英法不親自出兵干預,要不了多久,叛亂就會被鎮壓下去。”
聽了首相的解釋,弗朗茨鬆了一口氣。他是當局者謎,忽略了英法不會親自出手。
輸了近東戰爭過後,英國人在歐洲問題上謹慎了很多,儘可能的使自己置身事外。
法國人更不用說,拿破崙三世差點兒丟掉皇位,再讓他去趟俄國人那潭渾水,怎麼可能呢?
普魯士王國直接被忽略了,不要看後世他們被吹的多麼牛逼,現在俄國人打個噴嚏,柏林政府都有膽戰心驚。
現在奧地利的最佳選擇是看戲,而不是準備干涉。維也納政府的任何舉動,都有可能給外界釋放一個錯誤的訊號,從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弗朗茨想了想說:“首相說的不錯,是我太過緊張了,現在一動不如一靜。
外交部告訴沙皇政府我們支援他們在波蘭問題上的任何行動,志願者的事情推給英法。
其它的事情,和我們沒有關係,什麼都不知道。”
既然採取以靜制動,那麼裝傻充愣就可以了。
英法可以站出來拉仇恨,那是因為他們距離俄國人足夠遠,無懼沙皇政府的報復。
能夠打擊到俄國人最好,打擊不到俄國人也可以噁心一下俄國人,利用波蘭獨立運動拖延沙皇政府的改革程序。
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麼?時至今日,國際局勢早就變得面目全非,弗朗茨先知先覺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整理了一下思緒,弗朗茨很快想通了。
奧地利已經不是歷史上的奧地利,前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優勢,就算是沒有了先知先覺的優勢,在國際競爭中依然處於有利地位。
過於擔心俄羅斯帝國變局,實際上也是弗朗茨信心不足的緣故。畢竟前世的觀念影響太大,以至於他忽略了自身實力的變化。
對比任何一個競爭對手,奧地利都存在著一個,或多個領域的優勢,只要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就夠了。
首先就是人口素質上,搶先一步開啟義務教育,現在奧地利已經在享受這個紅利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旦開起,先手優勢已經註定。等競爭對手反應過來的時候,奧地利已經跑到了最前列。
貌似現在奧地利也沒有落後,緊跟著英國人的腳步,某些行業還可以跑到前面去。
反倒是高利貸帝國,已經開始有跑偏的雛形了。本土煤炭產能不足,已經拉高了法國很多行業的成本,資本家們越來越喜歡在金融上獲利。
短期內的競爭對手英法,受人口數量和本土面積的制約,發展上限已經被鎖定了。
本土面積、資源上的制約,還可以利用殖民地彌補,大家都是殖民帝國不缺這點兒資源,可人口上的不足就沒辦法了。
不對,法國人已經在想辦法解決了,那就是對外擴張。拿破崙三世剛剛吃掉了撒丁王國,彌補了國內勞動力的不足。
英國人才是真的沒辦法,四面環海要擴張就上大陸。可惜約翰牛不敢,一旦踏上歐洲大陸,馬上就會被教做人。
中期競爭對手俄羅斯帝國,還在改革中,工業上已經落後了至少二十年,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彌補起來的。
就算是開掛,也要十幾年才追得上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年代,對手不可能等著他們追上來。
只要還在沙皇政府的統治下,這種開掛式的發展就不可能發生,能夠保證正常水平發展速度,那都是上帝保佑。
遠期的競爭對手美國人,經過這次內戰的折騰,估計發展起來的時間要往後拖上個二三十年。至少也得等他們再次完成了國家統一,才有爭霸世界的能力。
這些優勢只能算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優勢是競爭對手還沒有覺察到自身的弱點,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