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先勝不算贏家,最後的勝利者才是真正的贏家。為了不被英國人翻盤,菲克尼子爵也在準備善後措施。
疏通河道就是其中的一環,只要保證了後勤運輸。就算是英國人打贏了開普敦保衛戰,最多也就保住了好望角這一隅之地。
想要反攻回去,先把英國陸軍給擴充兩三倍吧!不然就那支袖珍版陸軍,還不夠填這個坑。
“是,司令官閣下。”
話音剛落,一名青年軍官就起身,走到數十米外,拿起了電話傳達命令。
沒錯,電話已經出現在了軍隊中。和很多國家一樣,最先進的技術通常都是先在軍隊中運用,再出現在民間。
因為戰爭的關係,電話也被帶入了“布林共和國”軍隊中。只不過出現的時間太短,只被作為短距離資訊傳遞工具,遠距離還是使用電報。
指揮部內部的聯絡,現在就已經被電話取代了。原本需要傳令兵跑一趟的,現在都是直接使用電話通知。
“滴滴滴滴……”的聲音過後,後勤部的電話被接通,青年軍官快速傳達了命令,接著又連通了工兵指揮部……
停頓了片刻功夫後,一名陸軍參謀提議道:“司令官閣下,這次開普敦攻防戰不好打。為了減少損失,我建議徵集儘可能多的炮灰部隊。
如果進攻遇阻,就直接用人命往上填。俄國人當年進攻聖彼得堡的經驗,我們也可以借鑑。”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最有效的辦法。重炮維也納政府早就準備好了,已經在運輸的途中。
在使用重炮攻城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拿人命填。不要看大家頂著“布林共和國”軍隊的馬甲,實際上還是奧地利的部隊。
拿這些部隊往上填,肯定是不可能的。況且,他們的數量也不夠多。即便是到了現在,也只有四萬多人。
好在對面的英國軍隊也好不了多少,看起來人數眾多,實際上的正規軍數量也不過兩三萬。
剩下的要麼是臨時徵招起來的青壯,要麼是各地的殖民部隊,濫竽充數的情況非常嚴重。
加上前期一路吃敗仗,連續的戰敗讓軍心士氣全無,才被奧地利壓著打。
沒有任何猶豫,菲克尼子爵就下達了命令:“命令第三師出去徵兵,徵調凡是出現在他們視線範圍內所有部落的青壯,違者格殺勿論。記得再徵收一部分糧食,要儘可能的減輕後勤壓力。”
冷酷無情,這是一個殖民者的必備條件。菲克尼子爵不在乎這個命令會造成什麼後果,只要能夠贏得這場戰爭就夠了。
……
開普敦城,現在已經是人心惶惶。德爾福總督多次演講鼓舞士氣,然而在以往的戰績下,他的話沒有任何說服力。
“二十萬”布林共和國軍隊即將兵臨城下,城內的民眾怎麼可能不慌,有錢人都已經乘船離開了。
沒錢的也準備拖家帶口,前往好望角地區避禍。儘管兩地相隔不遠,開普敦失守好望角也難保。
可是距離敵人遠點兒總是好的,至少可以保證暫時安全。
普林格一家也在避禍的人群中,由於家裡窮買不起馬車,只能靠人力推動著獨輪車前進。
在逃難的路上,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帶著為數不多的財物,逃離開普敦前往好望角。
“普林格,你被徵調了,快點前往跟我們部隊報道!”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普林格如墜地獄。正是這個聲音,讓他的三個兒子走上戰場,現在生死不明。
普林格急忙解釋道:“尊敬的安布林警長,我已經48歲了,早就過了服役的年齡,不在徵招範圍內。”
兒子都進入軍隊服役,現在他不能夠再去了,要是家中的頂樑柱都沒了,三個年幼的孫子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