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人口,他們接受了歐洲移民。十幾年裡大約有八千德意志地區移民抵達,還有一部分法國傳教士過來,布林民族就這麼誕生了。
到了19世紀中期,兩個布林共和國總人口超過了3萬。
從1856年開始,布林共和國的歷史發生了改變,大量的德意志移民湧入,改變了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結構。
排斥德意志移民那是不可能的,當時一半的布林人都有德裔血統,一個不好就內亂了。
那就同化好了,儘管兩個布林共和國政府很努力,還是架不住來自德意志地區的移民多。
最後同化還是成功了,只不過和最初的計劃相反。隨著英布衝突的增加,需要抱大腿的兩個布林共和國不得不向奧地利靠攏。
政治上的變化,直接兩個布林共和政府放棄了最初的計劃,德語成為了主流。
局勢發展到了這一步,兩個布林共和國已經變成了德意志國家,和奧地利河流是早晚的事情。
弗朗茨可是非常重視南非地區的,拋開肥沃的土地不提,光地下的黃金就是奧地利未來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
貨幣霸權沒有人會放棄,英國人在搗鼓“英鎊——黃金體系”,法國人在構建“法郎體系”,奧地利也不例外,正在建立“神盾——黃金體系”。
誰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除了看工業外,還要看誰手中儲存的黃金數量多。沒有足夠的黃金,還爭奪什麼金本位霸權?
這和野心沒有關係,弗朗茨最初是沒有準備和英國人爭奪貨幣霸權的,但是隨著實力的壯大,利益正在逼著奧地利往前衝。
就算是政府不動,資本也會自己動起來。現在國際貨幣霸權爭奪還沒有到窮圖匕見的時候,可三國的金融資本已經快要刺刀見紅了。
不同於世界霸權之爭,貨幣霸權的爭鬥要隱晦的多,普通人還沒有覺察到,戰鬥就已經開始了。
原時空在這一輪鬥爭中,英國人利用普法戰爭重創法蘭西的機會,贏得了最終勝利。
當然,作為失敗者的法國人也分到了一塊肉,法郎成為了僅次於英鎊的國際通硬貨幣,剩下的國家就苦逼了。
作為新興強國的德二帝國,進行金本位改革的時候,居然還收不到足夠的黃金,最後被迫和英國人妥協。
英法奧三國貨幣霸權的爭鬥,缺乏黃金的法國人已經率先出局了。儘管他們拉攏了瑞士、比利時、義大利邦國組建了拉丁貨幣聯盟,依然沒有改變這一切。
約翰牛已經擁有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黃金,奧地利拿到了西非地區的大部分黃金,法國人手中沒有足夠的黃金,現在都還在堅持金銀複本位制度。
如果不是法國人手中,沒有值得令弗朗茨窺視的,他都要考慮把阿拉斯加的黃金暴露出來,然後和拿破崙三世做交易了。
畢竟,掌握了南非的黃金過後,奧地利的“神盾——黃金體系”已經穩了。要獨享貨幣霸權,奧地利的實力又不夠。
不對,應該說是弗朗茨看上的,法國人都不會給;法國能給得出來的,弗朗茨又看不上。
這就沒辦法了,交易進行不下去。如果有穿越者看地圖的話,就會發現世界十大金礦,超過一半都在奧地利控制區內。
……
新雨過後,空氣格外的清新。小比勒陀利烏斯總統頭上的烏雲卻沒有散去,額頭上的皺紋又增加了幾條。
他也是這個時代非洲的風雲人物,1857年出任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1859年又當選為奧蘭治自由邦總統,同時擔任兩個國家的總統,這也是開了歷史的先河。
1819年出生的小比勒陀利烏斯,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了總統,走向了人生的巔峰,現在他應該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已經是第三次當選的小比勒陀利烏斯總統,早就沒有了當初的意氣風發,只剩下了滿臉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