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準並不高,這還包含了相關技術轉讓費。比如說:大型發電機生產技術、電力輸送相關技術等等。
這些技術的研發成本,都不會低於30萬神盾。後面的專利費收取標準,看上去很多,實際上也沒有多少錢。畢竟專利技術是有時間限制的,根本就收不到全面普及的時代。
比如說:居民用電,按照法國百分之十的人口計算,也就四百五十多萬人,考慮到這個年代丁口比較多也就五六十萬戶。
實際上結算的時候,這很難進行統計,基本上就是估算一下,具體資料還是法國人說了算。
只要不是差距太大,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是奧地利不可能派人去調查的,這個調查成本太高了。
工業用電更難統計,把幾家工廠當一家工廠統計,都可以拿出來糊弄人,要查是非常困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裝置生產專利費沒有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根本就無法統計生產了多少,對方要玩兒花招根本收不到多少錢。
唯一有保障的是每座城市的授權費,短時間內也就是巴黎,別的城市有得等了。沒準等到專利期結束,都不一定有十家城市採用。
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那麼富裕,窮鬼城市還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沒錢為供電體系買單再正常不過了。
這個專利保護時間決定的,按照法國人的法律,城市供電網路體系僅有八年,其它相關專利技術最長的也不過三十年。
每一項專利技術保護時間到了,相應的費用就會被扣除掉。最後的收益能有多少,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不進行獨家授權,就是想要多收取幾次授權費。畢竟拿到手中的錢,才是自己的,潛在的利益未必能拿到手。
如果價格夠高的話,一次性買斷也不是不可以。現在誰也不知道未來電力技術發展的會有多快,否則法國人有很大可能直接買斷技術。
理論上這套專利還是很值錢的,每年可以收取幾百萬神盾的專利費,實際上就沒有人知道了。
估計每年百八十萬總是有的,好歹也是一套電力體系,儘管撿漏了一點兒,在這個年代也是高科技。
這方面英國人才是霸主,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他們擁有的專利技術才是最多。
只不過因為時間關係,大部分專利技術都過期了,不然現在每年他們至少要收取上千萬英鎊。
顯然,這筆專利費英國人只是在本土收了。等歐洲其它國家爆發工業革命的時候,他們的大部分技術早就過了專利保護期。
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專利技術可以說是在揮淚大甩賣。沒辦法,誰讓他們的技術不成熟呢?
現在的授權,實際上就是在坑人。等買到過後,就會發現這些技術前景光明,短期內根本就賺不到錢。
不賺錢的技術,想要賣上高價自然是不可能的。除了巴黎和倫敦為了面子,要硬著頭皮跟上外,別的城市可沒有這麼豪氣。
只要時間緩一緩,那怕只是等上兩三年,這個成本都有可能下降百分之二三十。
現在熱鬧紛飛的巴黎和倫敦,也沒有少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手筆,收買報紙鼓吹“電力時代”、“照明革命”、“巴黎落後了”、“倫敦落後了”……
如果不是巴黎民眾夠給力,現在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專利技術還銷售不出去。
沒有辦法,想要進行技術保密,就不能註冊專利;不搶注專利的話,被別人搶先了,那前面的投資就打水漂了。
奧地利專利局會替他們保密,可是英法等國的專利局,就不會這麼有國際精神了。跨國專利技術,從註冊那一刻開始,已經變成了公開的秘密技術。
既然無法保密了,那還不賣掉,難道還指望競爭對手守規矩,不會竊取技術?
大家的科研水平,基本上處於同一檔次。拿到這些技術,最多半年時間英法就可以複製出來,沒準還能夠改進一番。
不同於後世的技術,科技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高科技技術就算是把資料公開了,也不是那麼容易破譯出來的。
申請專利的時候,再設定一點兒障礙,基本上就可以保密了。現在的技術,大家只是思路上的差距。
某些技術,看到產品外殼都可以給逆推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年代大家沒有設定技術障礙,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的原因。不是大家不知道技術保密的重要性,而是根本就保不住秘密。
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也一樣,在無法進行技術保密的情況下,自然要利益最大化了。
現在不把專利技術推銷出去,未來再想要推出去就難了。僅僅是制定行業標準,就是一個難以抵禦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