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政府機構穩定了下來,造成了既定事實。未來就是選出了國王,也只是一個橡皮章。
沒有人想自己頭上多一個枷鎖,臨時政府高層都在為架空國王而努力。現在外面的遊行示威,可以說打破了很多人的計劃。
……
1867年11月11日,震驚世界的波蘭“雙十一”慘案爆發。遊行示威的人群在有心的引導下,局勢很快很快失控,衝擊了議會大樓。
等姍姍來遲的警察趕到驅散人群時,在混亂中已經有17名議員當場慘死,還有包括議長亞歷克斯在內數十名議員受傷。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波蘭政府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白色恐怖籠罩著華沙街頭。
幕後黑手沒有找到,參與遊行的人就已經關滿了監獄。無論如何補救,波蘭議會都因此喪失了權威性。
訊息傳到了維也納,弗朗茨一笑而過。這麼明顯的事情不需要討論,鎮壓遊行的事情時常發生,被遊行群眾佔領議會也不是新鮮事,可是打死這麼多議員的還是第一次。
議會這種地方,遭到遊行群眾衝擊,警察居然會遲到?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討論麼?
正常情況下,只要發現遊行隊伍向議會大樓趕去,警察就算是不攔截,也應該派出大量警力保護議會。
毫無疑問,這是內部權利鬥爭導致的。議會威嚴掃地,政府的權利自然得到了加強。
還可以藉機打擊競爭對手,凡是參與組織遊行的革命團體,都說不清楚了。
抗議示威還可以說是在發揮公民權利,衝擊議會、打死議員這就是恐怖襲擊了。
唯一的勝利者,就是現在的波蘭政府。不對,他們也未必是勝利者,搞不好他們也只是棋子,被人給利用了。
在弗朗茨看來,普魯士人策劃這次陰謀的可能性很大。波蘭政府看似權利大增,實則陷入了窘迫地位。
國內的權利鬥爭規則被打破了,對波蘭政府可不是一件好事。政府是規則制定者,也是規則維護者。
現在有人壞了規則,其他人顯然也不會繼續遵守規則。政治鬥爭不涉及人身安全的底線被打破了,未來大家都要做好被刺殺的準備。
波蘭政府的統治根基受到動搖,他們想要穩定國內局勢就離不開普魯士的支援,接下來普魯士王國對波蘭的滲透肯定會更進一步。
如果不是弗朗茨不想去趟這一灘渾水,奧地利現在插手進去,有很大可能截胡普魯士。
只是這種滲透對奧地利無用,波蘭王國再美味,弗朗茨現在也沒有胃口。只能看,不能吃的美味,還不如棄之不要。
……
柏林王宮中,威廉一世也在懷疑這次事件的真兇。他不相信波蘭政府高層會這麼傻,為了一時的優勢,就打破了潛規則。
威廉一世問道:“首相,你覺得誰最有可能策劃這次行動?”
兵者詭道也,讓毛奇回答這個問題也算是專業對口。絕對不是故意刁難,威廉一世還沒有這麼小家子氣。
毛奇分析道:“陛下,我認為波蘭政府應該是清白的。根據現在國際局勢推斷,我認為奧地利人的嫌疑最大,縱觀最近兩次歐洲戰爭,他們都是勝利者。
製造事端,挑撥國際關係、製造國際矛盾,最擅長的就是英國和奧地利。英國人需要我們和波蘭人聯手對抗俄羅斯和奧地利,沒有道理在這個時候動手。
奧地利就不一樣了,他們只需要我們和波蘭聯手對抗俄羅斯,卻不想看到兩國合併。在我們和波蘭之間製造一點兒小矛盾,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法國人和俄國人也有嫌疑。不過距離波蘭太遠,擁有的影響力有限,想要策劃這次行動恐怕不容易。
俄國人更不用說,俄波兩國矛盾這麼深,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要搞事情,波蘭人也未必願意和他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