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法奧都是獨裁政府,只要皇帝拍板馬上就可以結盟,我們不能給他們任何靠攏的機會。”
這不是約翰羅素首相悲觀,而是一個國家領導人必須要考慮到的。對大不列顛來說,現在不需要任何冒險,“穩”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法俄關係到了哪一步,攪亂他們的關係總是沒有錯的。
作用歐洲攪屎棍,百年來歐陸一半的矛盾都是他們挑起的,現在又到表演的時候了。
……
柏林政府出手阻撓,英國人也在搞破壞,弗朗茨自然也不能閒著了。
被人算計了,肯定是要反擊的。不過貸款合同都簽訂了,自然不能夠撕毀。從什麼地方下手反擊,成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亞歷山大二世都知道採用文明手段,在規則範圍內暗中算計,弗朗茨自然不可能壞了規矩。
支援俄羅斯帝國的保守派?
不妥!
這是俄國內政參合太深,除了惡化兩國關係外,沒有半點兒作用。弗朗茨不認為這幫人,能夠鬥得過亞歷山大二世。
暗中支援革命黨?
這更不可能。作為一名皇帝,弗朗茨和革命黨天然處於敵對陣營,資敵的事情不能幹。
況且,俄羅斯帝國的狀態非常不好,萬一被推翻了怎麼辦?
腐朽的沙皇政府是奧地利最好的盟友,而新生的俄羅斯則是奧地利最大的威脅,這個風險弗朗茨不敢冒。
挑撥俄國人同歐洲各國的關係?
貌似這麼做沒有什麼用,都不用弗朗茨出手,現在沙皇政府已經被光榮孤立了。
……
經過冥思苦想,最後弗朗茨無奈的得出了結論:在俄奧同盟的大背景下,短時間奈何不了俄國人。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提議道:“陛下,沙皇政府提出要求,希望我們幫忙改裝一批後膛步槍。”
戰爭年代,即便是沙皇政府也非常重視武器裝備。親自感受了後膛步槍的威力後,他們也不得不拋棄前膛步槍。
改裝前膛步槍為後膛步槍,自然是為了節省成本。從這方面來說,普俄戰爭也不是沒有貢獻,至少讓沙皇政府學會了精打細算。
改裝幾十萬條步槍,只是一筆小生意。如果不是因為軍火貿易富含政治意義,都不需要兩國外交部出面交涉。
弗朗茨想了想說:“嗯,讓他們和資本家談,我們不干涉自由貿易。
派人向俄國人推銷後膛步槍生產線,順便把我們倉庫中改裝完成的舊貨賣給他們。
記得告訴俄國人,後膛火炮的威力也更加具備優勢,建議他們採購一批試用。”
改裝前膛步槍可是需要時間的,前線的官兵肯定等不了,這種情況下當然只有向奧地利買了。
這是近東戰爭時期,向沙皇政府推銷奧械裝備的紅利。除了賺取配套服務費外,在外購裝備的時候,俄國人也不得不選擇奧地利。
普俄戰爭爆發後,沙皇政府第一時間向奧地利下訂單,採購戰略物資,主要原因就是大家標準體系一樣。
路都鋪好了,弗朗茨自然不能讓俄國人在這次武器革命中擺脫奧械裝備的影響,這關係到未來的戰略佈局。
如果和平年代,俄國人自然可以慢慢進行武器裝備升級,後膛武器技術含量又是太高,無非是多花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