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爆發初起,弗吉尼亞州靠近華盛頓的部分地區仍然忠於聯邦,才讓華盛頓免於了開戰即前線的窘迫。
不過這沒有什麼用,戰爭進行到現在華盛頓的大部分城區都淪陷了,聯邦政府只是死守住了幾個據點,表示華盛頓保衛戰仍然在繼續。
秘密談判開始,南北雙方非常默契的停止了大規模戰鬥。不然的話沒,準現在就可以聽到華盛頓淪陷的訊息。
不管怎麼說,林肯還是不想放棄馬里蘭州。即便是他在馬里蘭州不受歡迎,可能拿不到什麼選票。
“這的確是一個好訊息,可是同樣也伴隨著大麻煩。隨著干涉聯盟的介入,我們就沒有辦法逼南方政府做出讓步。
如果利益合適的話,我想南方政府不會介意邀請英法奧西四國加入到談判中,到時候我們就被動了。”
林肯沒有幻想獲得四國支援,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個強大的美國不符合各國利益,加上前不久支援各國革命組織的事,雙方已經站在了對立面。
知道歸知道,這不等於他要向南方政府讓步。作為政治人物,必須要考慮政治上的影響,而不僅僅只是看表面上的利益。
或許表面上看起來放棄馬里蘭州提前結束這場內戰,要比各國介入後付出的代價更小,可是政治上聯邦政府的各州能夠接受麼?
要知道馬里蘭州是支援聯邦政府的,儘管這種支援是林肯總統用了非常手段的結果,這也不能影響馬里蘭州是眾多聯邦州中的一員。
現在放棄了這裡,各州對聯邦政府的向心力還要下降,聯邦政府的權威勢必要受到削弱。
相比之下,在列強的干預下放棄馬里蘭州,甚至是更多的利益,民眾們的接受度反而更高。
到時候還可以洗白一下,這不是政府不努力,主要是敵人太強大,實在是沒辦法不得不妥協。
尤其是對政客個人來說,選擇前者搞不好要頂著南方奸細的帽子下臺,選擇後者起碼可以拉一些同情分。
就算是政治生命結束,總好過人人喊打啊?
國務卿薩法爾無所謂的說:“反正都到了這一步,局勢已經不受我們的控制。能夠保住聯邦政府的核心利益,我們就對得起民眾的選票了。”
確實,總體上來說他們做的並不差,甚至說得上是優秀。能夠把那麼多聯邦州整合起來,和南方血拼這麼多年,足以證明他們的能力。
能力再強,也不能掩蓋他們作為失敗者的事實。國務卿薩法爾已經看開了,反正他們的任期馬上就要到期了。
新一屆的大選,薩法爾根本就不準備參加,免得到時候自取其辱。未來哪個倒黴蛋當選,就讓後來者收拾爛攤子好了。
不對,如果不是因為內戰推遲了選舉時間,下一屆政府已經選舉出來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在沒有簽訂停戰條約前,誰也不會跳出來充當背鍋俠。
所以共和黨、民主黨一直認為:戰爭時期很多聯邦州的民眾無法參加投票,現在選舉不能代表所有民眾的意願。
選舉很自然的被延期到了戰後,林肯政府的執政時間被延長了。
不然的話薩法爾等人馬上就解脫了,他們距離任期結束已經不足一個月時間,隨便拖一拖就過去了。
林肯政府必須要承擔美國分裂的責任,才可以捲鋪蓋滾蛋,這是各方共同的意願。
當然,林肯也可以參加下一屆總統選舉。只不過作為失敗者,他的民眾支援率非常低,幾乎沒有任何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