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來看,俄國人同樣可能在索非亞地區進行突破。攻克了這裡,大半個巴爾幹半島就全部淪陷了,政治上的收穫更大於軍事。
法統帥艾馬布勒·讓·雅克·佩利西耶冷漠的分析道:“俄國人想要奪取君士坦丁堡,斯利文地區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坎兒。除非他們不怕我們超後路,不然這裡俄國人必須要攻下來。
丟了斯利文地區,我們後面的仗就難打了。到時候俄國人進可攻退可守,我們只能被動應付。
現在貴國已經放棄塞爾維亞地區了,就算是索非亞失守,無非是再丟掉保加利亞中西部,加上貝爾格萊德。
這場戰爭還早,笑道了最後的才是勝利者。我們沒有必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為了最後的勝利暫時放棄一些土地也是值得的。”
蒙特斯強勢反對道:“索非亞地區不能就這麼放棄了,俄國人已經蠱惑了保加利亞人,要是繼續下去還有更多的巴爾幹民族被蠱惑。
到時候我們會發現敵人越打越多,有了這些人支援,就算是擊敗了俄國人,我們也沒有辦法把他們趕出巴爾幹半島。
我們國內派出的3萬援兵已經出發了,最遲後天就會抵達巴爾幹半島,撒丁王國的2萬軍隊也抵達了巴爾幹半島,把他們這5萬人派過去增援索非亞。
受限於後勤,俄國人在巴爾幹半島的兵力有限,他們進攻索非亞的軍隊不可能太多,十萬大軍絕對可以守得住。
這邊的斯利文有法軍守護,俄國人幾乎沒有突破的可能,只要擋住了這一波攻擊,我們就可以發起反擊了。
在兵力上我們擁有絕對的優勢,那怕俄軍的戰鬥力再強,在巴爾幹半島也不是我們的對手。”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作為英軍在巴爾幹半島上的第一戰,蒙特斯是不可能不戰而退的,這關係到了他們英國陸軍的面子。
法國人已經嶄露頭角了,那怕是法軍吃虧了,可是在明面上來看,他們都是勝利者,失敗那是奧斯曼人的鍋。
英國陸軍也需要立威,他們還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提高他們國內的地位。這就決定了他們不可以和法國人一起行動,不然會被人認為他們是打醬油的。
莫斯特帕夏支援道:“蒙特斯將軍的提議不錯,索非亞不容有失,政治上的影響力我們承擔不起。”
消極的說,能不能趕走俄國人是一個未知數,萬一雙方打個兩敗俱傷,奧斯曼帝國無法收復失地,現在放棄索非亞不是虧大了?
英國人很強大,那是海軍的強大;法國人很強大,那是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很強大;奧斯曼帝國很強大,那是歷史上。
俄國人的強大在現在,而且還是陸軍強大。多次和俄軍交手,奧斯曼政府的恐俄徵患者可不少,那怕是莫斯特帕夏也不可避免的受了影響。
蘇丹政府都做好了遷都的準備,如果不是為了鼓舞士氣,現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就變成了安卡拉。
毛熊太難纏了,如果不能把他們趕出巴爾幹半島,蘇丹政府可不敢繼續把首都放在君士坦丁堡,和他們做鄰居。
二比一,艾馬布勒·讓·雅克·佩利西耶沒有繼續反對,大家是盟軍實際上他就能指揮法軍,奧斯曼軍隊還可以勉強指揮,高傲的約翰牛可不買他的賬。
艾馬布勒·讓·雅克·佩利西耶提議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分工吧,索非亞地區的守軍以英軍為主,命名為左路軍,由蒙特斯將軍擔任指揮官。
斯利文地區、包括卡贊勒克一帶由法軍駐守,我親自擔任指揮官算是中路軍,剩下的地區就由莫斯特帕夏將軍負責,作為右路軍。
前線的戰勢吃緊,沒有時間給我們浪費了。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就儘快去上任吧!”
蒙特斯毫不猶豫的說:“沒有問題,這樣分配很合理,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部隊的戰鬥力。”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