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特塞笑而不語,奧地利政府根本就沒有準備出錢買,他提出來也不過是給蘇丹政府一塊遮羞布。
透過談判手段拿到多瑙河流域兩國公國,梅斯特塞還沒有那麼天真。要是這麼容易的話,還要動員軍隊幹嘛?
國內的底線很明確,隨便談就可以了。就算是能夠談妥,也不能現在就達成協議,不然接下來的戲怎麼演?
如果和奧斯曼帝國和解了,奧地利要不要停下備戰的步伐?停下來的話,前面的準備就全功盡棄;不停下來的話更慘,戰略目的暴露了。
到時候南德意志邦國都有了準備,加上列強們的干預,西進戰略的幾乎作廢。
為了讓談判陷入僵局,繼多瑙河流域兩國之後,梅斯特塞又對奧斯曼帝國提出了更進一步的領土要求,一口氣圈走了大半個巴爾幹半島。
那怕是英法極力調解雙方的矛盾,同樣是無功而返。當然做戲做全套,梅斯特塞也開始緩慢讓步。
……
在君士坦丁堡談判開起的時候,巴黎也熱鬧了起來。議會派和總統派的鬥爭已經白熱化,再也沒有辦法緩和了。
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終於做好了準備。
在英國人的支援下,1851年6月12日,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在巴黎發動了軍事政變,強行解散了議會。
不甘心失敗的議會派,同樣組織軍隊進行了反撲,因為遭到叛徒出賣而失敗,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掌握了大權。
政變的訊息傳到維也納過後,弗朗茨沒有絲毫吃驚,儘管政變的時間提前了半年。
蝴蝶效應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法國都被波及了,未來世界的走向,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先知先覺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
弗朗茨已經有所準備了,他的到來可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影響世界局勢是必然的。
這次巴黎政變過後,要不了多久,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就要復辟了,英法這對組合也要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弗朗茨沒有出手阻止,相比之下,拿破崙三世這位好大喜功的君主還不算太難對付。
法蘭西的底子厚,出現一名愛折騰的君主不可怕,要是出現一名愛種田的君主,對奧地利來說才是真正的災難。
高利貸帝國還是讓他們繼續放高利貸好了,發展工業的事情,奧地利代勞就行了。
巴黎政變過後,英國人的壓力瞬間小了一大截,有了法蘭西這個打手,他們在歐洲外交上的發言權更重了。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是最深有感觸的,來自法國的支援力度增強了,即將復辟的拿破崙三世給他派出了軍事教官,幫助訓練奧斯曼帝國軍隊。
不過這種支援,並不足以改變現在的不利局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國代表亞歷山大緬什可夫公爵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了。
與其說是談判,不如說是俄國人在提條件,讓奧斯曼政府做選擇題:接受,或者是戰爭。
俄國人似乎是已經做好了戰爭準備,1851年7月23日,英俄聖彼得堡談判因為雙方底線相差甚遠,以失敗而告終,新一輪的俄土戰爭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