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優勢,自然就要利用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統一思想已經開始在德意志地區蔓延,和死板的普魯士王國相比,文化界人士會支援誰,這個選擇題很好做。
不要看這些筆桿子,似乎沒有什麼作用。一旦奧地利吞併南德意志地區邦國,有他們站臺搖旗吶喊,奧地利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消化掉這裡。
“是,陛下。”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作為一名堅定的德意志派,他支援任何有利於德意志統一的決策,歷史上如果不是他死的太早,普魯士王國想要統一德意志還沒有那麼容易。
梅特涅說道:“陛下,普俄衝突即將結束,這個時候聖地危機爆發,俄國人肯定會插手,沒準他們還會以此為藉口向奧斯曼帝國動手。
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俄羅斯帝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顯然他們是不準備等我們準備好,就要提前發動戰爭了。
如果戰爭提前的話,我們就要面臨抉擇了,奧地利的國力支援兩線作戰太危險了,要麼趁機統一南德意志地區,要麼全力爭取巴爾幹半島。”
弗朗茨眉頭一皺,兩線作戰太危險,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說法。
如果沒有列強幹預的話,兩線作戰弗朗茨倒是不慫。可實際上,除了已經被忽悠的俄國人外,剩下的列強國家就沒有一個支援奧地利的。
別的不說,只要英國人肯砸錢,普魯士王國就會刺背奧地利,法國人出兵干預的可能性高達九點九層。
如果只是在一個方向作戰,那麼集中實力的奧地利,還是有幾分震懾力的,分兵兩路的話就嚇不到人了。
陸軍大臣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提議道:“陛下,我建議優先向巴爾幹地區擴張,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可以爭取到德意志邦國的支援,又和俄國人達成了一致,阻力只是英法。
俄國人想要吞併奧斯曼帝國,英法的第一打擊目標,必然是俄國人。只要我們見好就收,他們多半會預設我們的擴張。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出兵統一南德意志地區,整個德意志地區的所有邦國都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法國人想要出兵干預,也要容易的多,我們可能會面臨法國、普魯士、巴伐利亞等國的聯手打擊。
一旦戰略失敗,奧地利就只能離開德意志聯邦了。現在建立起來的神聖羅馬同盟,也會土崩瓦解。”
瞭解歷史的弗朗茨清楚,要是這個時候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只要堅持了立場,幾乎就是躺贏。
就連歷史上奧地利站錯了隊,都有機會吞併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公國,只不過維也納政府捨不得放棄義大利地區做代價。
(備註:瓦拉幾亞公國今羅馬尼亞南部地區;摩爾達維亞公國今羅馬尼亞東北部、摩爾多瓦、烏克蘭的區域性地區)
費利克斯首相急忙反對道:“不行,奧地利缺的不是領土,而是主題民族數量不足。即便是我們已經開始推行全民一體化,可這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
這種時候,向巴爾幹半島擴張,確實容易成功。可是吃的越多,我們想要實現一體化的難度就越大。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小半個塞爾維亞擁有五六十萬人口,波黑地區擁有四五十萬人口,瓦拉幾亞擁有近百萬人口,摩爾達維亞擁有一百四五十餘萬人口。
這意味著奧地利一下子增長百分之十的人口,並且全部都是少數民族,他們和國內的民族不一樣,對這個國家沒有認同感。
想要同化這些人,我們要花多少功夫?是二十年,還是三十年?
在沒有完成民族融合前,我們什麼事情都幹不了。
如果我們兼併南德意志邦國地區就不一樣,民眾的認同感十足,最多三五年功夫我們就可以建立有效的統治,把潛力轉化為國力。
到時候再掉頭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完全來得及。
至於風險,實際上都是可以控制的。
普魯士王國有意見,我們可以支援他們吞併北德意志邦國,大家一起瓜分德意志。他們要是不同意,就拿俄奧同盟威脅他們統一。
法國人有意見,我們可以把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全部割讓給他們,在義大利地區我們也可以做出更大的讓步,甚至還可以支援他們吞併比利時。
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矛盾,無非是利益問題,只要大家各取所需,就沒有什麼瞭解決不了的!”
不得不說,費利克斯夠狠。真要是這麼幹了,就變成了歐洲列強集體集體對外擴張領土了。
普奧法俄同時開始擴張,這個問題有解麼?就算是剩下的國家聯合起來抵制,都沒有什麼卵用,英國人的態度自然可以忽視了。
可這個問題,歐洲政治家們怎麼會想不到麼?為什麼沒有實施呢?
顯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一個分贓不均就是無解的難題。俄國人拿的太多,大家都感到了不滿。
加上毛熊的體量太大,引起了大家的恐懼,擔心他們繼續擴張下去,誰也扛不住。
英國人又在一旁搗亂,這樣的聯合對外擴張計劃,實際操作性就大大降低了。